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北京植物园地址在哪 北京植物园地在哪个区 相关特产共 7500
冰花球
冰花球
2023-06-09
冰花球:北京特产—冰花球,北京特色风味油炸小吃。此小吃圆球形状,表面粘有白砂糖而得名冰花球,口感酥脆香甜,具有桂花香味。特产制作:将饴糖、油、苏打和水放入盆中搅匀,再加入面粉和成软硬合适的面团,将面团摘剂,搓成直径为二厘米的圆条,用刀切成二厘米长的小块,放入干
庆丰包子
庆丰包子
2023-12-12
庆丰包子:庆丰包子作为北京包子的代表,薄皮大馅,外形美观,食之松软有劲,汁多爽口,味道鲜美。
天兴居炒肝
天兴居炒肝
2023-06-10
两店合并后,为了保持北京炒肝的风味特色,特由原会仙居的老师傅掌灶,博采两家优良的传统制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才使北京炒肝继承
芥末墩儿
芥末墩儿
2023-06-09
芥末墩儿:北京特产—芥末墩儿,是北京传统风味小菜。老北京失传的点心和菜肴很多,但芥末墩儿依然保存了下来,一是这道菜太有特点了,二是因为用大白菜作原料具有普遍性。芥茉墩儿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讲究的家庭都要做芥茉墩儿。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吃
茶汤
茶汤
2023-06-09
茶汤: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艾窝窝
艾窝窝
2023-06-09
艾窝窝: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
菊花白酒
菊花白酒
2024-01-12
菊花白酒:菊花白酒是北京仁和酒厂酿制的具有原清宫御膳佳酿风格的高档健身酒。1982年,北京仁和酒厂根据清朝御酒坊提供的祖传清宫秘方酿制出了菊花白酒,精选优质杭白菊、人参杞子沉香等20余种名贵药材,经纯正优质白酒秘法酿制蒸炼而成,具有酒体晶透,香气高雅、柔和甜润
永清胡记烧鸡
永清胡记烧鸡
2023-08-05
永清胡记烧鸡:始于清末,早于北京经营,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亲传四代,奉承独家中药秘方薰煮,煮至骨,肉相离而形不散之细处。葆有口味香润、松嫩、细腻之特点,畅销北京、廊坊及周边区、市、县,胡记烧鸡是永清知名老字号。永清胡记烧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小吃。始于
窝窝肘
窝窝肘
2023-07-15
窝窝肘:窝窝肘窝窝肘原名酱肘子,由北京传入开封。北京天福号酱肘子誉满京城,清朝末年为定期贡送进宫食品。近百年前,开封北味芳店主慕名赴京,带回样品研习生产,烹制出独具中原特色的酱蹄桶。建国后,市食品公司酱肉商店挖掘改进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该品。因其形似窝窝,故名窝
玫瑰饼
玫瑰饼
2023-06-09
玫瑰饼:玫瑰饼是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又称做内府玫瑰火饼。玫瑰饼酥皮清楚,口感酥松绵软,玫瑰香味浓郁。北京初春三月,藤萝饼刚刚吃过,农历四月便是玫瑰花盛开的季节。用玫瑰花做饼,是北京人喜食的应时点心。旧时,也是大户人家的一种小吃。《清稗类钞》中曰玫瑰花坐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
2023-06-09
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用茶及茶食为先,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一定按顺序上。回族人不饮酒,但为了礼节,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
2023-09-08
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富阳)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
2023-12-03
馓子麻花: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特色代表小吃,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也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小吃。馓子麻花制作比较麻烦,是用面粉加发酵面和水揉在一起,成面团,搓成股拧成麻花形,入油锅用七成熟热油炸透炸熟捞出即成。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其特点是色泽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
豆汁儿
豆汁儿
2023-06-09
豆汁儿:北京以及承德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
白煮肉
白煮肉
2023-06-09
白煮肉:北京特产—白煮肉,北京传统名菜,汁浓味厚,入口滚烫,吃过的人都赞它: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嫩而不烂、薄而不碎。再点缀上碧绿的香菜与晶莹的酱汁,看上去就透着香气,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此菜创始于明末的满族,约有300多年历史,清入关后从宫中传入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