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北京热门的城市公园有哪些地方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麻酱烧饼
2023-06-09
麻酱烧饼:麻酱烧饼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麻酱烧饼色泽金黄,表皮焦脆,质地柔软,香味浓郁。麻酱烧饼北京人统称烧饼,是大众化的小吃品种。饼色金黄外焦里嫩,香味浓厚,一刀切开,层次清晰、均匀,一般十五六层的最为地道。将面粉和碱面与温水一起和成面团,按揉光润,分成相等的
义马水花佛手糖糕
2023-10-15
相传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逃难西安。返京途中,路经陕州,当时的知州为献媚取宠,灵机一动,令人制作出一种别出心裁的水花佛手糖糕。糖糕表层如同黄河的浪花,堆叠起泡,薄如蝉翼,色如红金,状如佛手。笃信佛教的慈禧看到佛
南京金箔
2023-08-28
南京金箔:金陵金箔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朝。东郊龙潭镇及江宁县花园乡一带是金陵金箔、金线生产的集散地。金箔生产工艺独特,为手工捶制,是我国特种传统工艺,主要用作建筑、器物、佛教塑像装饰贴金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北京的故宫、人民大会堂、西藏布达拉宫等建筑装
孝直马铃薯
2023-10-03
孝直马铃薯:孝直马铃薯基地面积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本地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便利,马铃薯年产达5000万公斤,不仅供应当地市场,而且还远销北京、山西、乌鲁木齐、深圳、广州等地市深受欢迎。在生产中,通过大力强化无公害农产品意识教育,严格按技术规程生产,推
刀削面
2023-12-05
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流行于山西及其周边,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刀削面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
四川五香牛肉干
2024-01-10
销往北京、上海、济南、武汉等地的660多个大、中型商场,并外销香港、新加坡等地,四川五香牛肉干曾获商业部和国家旅游局
广南民族银饰品
2023-12-19
广南民族银饰品:广南民族工艺厂以传统手工工艺为主加工的各种金银饰品享誉海内外。1985年以来,先后有30多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曾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加工仿古工艺银饰826件。1999年在北京七五星火计划科技博览会上有18种产品获国家金奖。其主要产品分为7
天鹅洲银鱼
2023-10-23
石首长江故道水底肥沃,水质清澈,是银鱼繁殖生长的天然场所。每年鱼汛季节,日网产可达数百公斤,年产量在400万公斤。鲜银鱼晒干后,制成银鱼干,品位纯正,味道鲜美,个体一致,故名石首银鱼。产品畅销北京、上海
塔山石榴
2023-09-13
塔山石榴:塔山石榴种植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在塔山万亩石榴园内,至今仍有明清时期的古石榴树千余亩。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努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壮大石榴产业,被评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其中,塔仙牌软籽石榴荣获2007年北京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被国家绿色食品
豌豆黄
2023-06-10
豌豆黄:年糕、切糕,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官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
平山酸枣汁
2023-06-12
平山酸枣汁:平山酸枣汁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特产。平山县特产饮料——麦饭石酸枣汁,凭借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柏坡岭牌酸枣汁不仅在本地打出了名气,在北京、廊坊的市场上也已得到认可。平山县共有2家酸枣汁加工厂,每年秋冬季节,厂里以2元/公斤的价
华坪芒果
2023-12-23
华坪芒果:华坪芒果具有色泽鲜艳、风味浓郁、营养含量高、极晚熟的优良品质。华坪生产的芒果除销往成都、重庆、北京、上海、沈阳等北方大中城市外,还可返销广东、海南等芒果产区。华坪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芒果生长。得天独厚的自
面茶
2023-12-03
面茶:老北京面茶是一种流行于京津地区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小吃,也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面茶不是茶汤,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老北京面茶吃法独特,老北京讲究喝面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
九锅箐茶叶
2023-11-27
产品远销重庆、成都、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茶叶以其精美的装璜、可靠的品质、名茶的风格,深受游人的喜爱。成茶色泽翠绿光润,汤色碧绿,芽
兰考泡桐
2023-10-16
兰考泡桐:兰考县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是制家俱、模型、乐器的上乘材料。经北京乐器研究所对全国十几个地区桐木板材的研究鉴定,确定兰考泡桐为全国制做古筝、琵琶面板等乐器的最佳材料。兰考县位于黄河岸边,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此泛滥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