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南阳遗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南阳遗址
南阳遗址
2023-11-13
南阳遗址,又称城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南阳村村南,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是春秋战国时期遗址。中文名:南阳遗址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南阳村村南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开放时间:全天门票价格:免
南阳港古文化遗址
南阳港古文化遗址
2023-03-29
南阳港古文化遗址位于山阳镇大兴村11组。1960年疏浚老红旗港时在南阳港与青龙港汇合处的河岸上发现有灰色文化堆积,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经考古勘探证实,文化层距地表深约1.5米,长约50米
南阳森林公园
南阳森林公园
2023-09-20
南阳森林公园南阳森林公园位于巴中市巴州东北37千米的南阳乡,处于通江、巴州的交界巴州区地段,幅员1218.9平方千米。1993年四川省人民0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南阳森林公园是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古朴的原始风貌,奇民的珍禽异兽和众多的旅游景观
南阳岛
南阳
2023-11-11
南阳岛,坐落在微山湖北部的南阳湖中。镇子是依古运河堤而建,窄窄长长的。远远望去,它象一把绿色的琵琶,静静地斜放在微山湖中。南阳岛如今是静静的了。但她曾经那么的繁华
南阳卧龙岗
南阳卧龙岗
2023-08-29
南阳卧龙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南阳市卧龙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纪念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豫西南名胜之首
南阳桥
南阳
2023-11-19
南阳桥,又称玉岩桥,位于泗溪镇岩头村。此桥为伸臂梁木平桥,重檐歇山顶,建于同治九年。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石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木梁桥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
南阳小屯遗址
南阳小屯遗址
2023-08-29
小屯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安皋乡小屯村和大屯村之间。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现地表散落有较多的汉代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器型有板瓦,筒瓦,罐,盆等。
南阳白河
南阳白河
2023-08-29
南阳白河(古称淯水)是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阳市的母亲河,源于伏牛山玉皇顶东麓,经南阳最终流至湖北襄樊注入长江最大支流汉水。白河为古老的常年河流,流经河南省界内全长329公里,流域面积12500平方公里,在南阳市区内流经河段总长25公里,自东北向西南
南阳堂
南阳
2023-08-03
南阳堂位于屏山乡许山村,年代为清。南阳堂属清代民居类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477.93平方米。为二层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一层为九开间,由正堂及两侧厢房、护厝组成,正堂由南至北依次为下厅、天井、上厅。上厅五开间,明间为厅,穿斗式结构、悬山顶
南阳十里庙遗址
南阳十里庙遗址
2023-08-29
十里庙遗址位于七里园乡大屯村东北。商周。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1959年发掘。共清理商代房基一座,灰坑10个,墓葬7座。清理周代灰坑2个,水井一口。还清理汉墓2座,宋墓3座。出土陶器有罐、大口尊、豆和陶范残片。铜器有双翼形镞、觚、弓形器
南阳府文庙
南阳府文庙
2023-08-29
南阳府文庙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老城区新华东路北侧,面对和平街,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称为南阳国学讲堂。南阳府文庙曾于2005年荣登台湾明信片。中文名:南阳府文庙地理位置:河南省南阳市占地面积:310平方米文物级别: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
南阳府衙
南阳府衙
2023-08-30
是元、明、清三代南阳知府的官署。故址在旧城内西南隅,即今民主街西端北侧。南阳府署始建于何时不详。自秦昭襄王设置南阳郡直至隋代以前,南阳皆有郡守(西汉景帝时改称太守)治所,即郡署。南阳府署左北向南,经明、清两代不断修葺扩建,至清光绪末年,规模宏大
南阳玄妙观
南阳玄妙观
2023-08-29
南阳玄妙观,中国道教四大名观之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据《南阳民族宗教志》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姊湖阳公主在裕州(今南阳方城县)建炼真宫一座,是为道教在南阳活动的滥觞
南阳卧佛寺
南阳卧佛寺
2023-08-29
南阳卧佛寺位于南阳故城西北隅,实属佛教一古刹寺院,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南阳市志》等地方史书均有记载。《市志》记载:该寺建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原建筑有山门,上有匾额卧佛禅林,山门两侧有南阳知府顾嘉衡手书的楹联一枕酣睡,显示麈寰皆若梦,万籁俱寂
南阳知府衙门(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
南阳知府衙门(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
2023-08-29
南阳知府衙门位于南阳市民主街西段,是目前我国惟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封建时代郡府级官署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知府衙门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不同时期,至今已有730余年可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