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博格达沁古城 相关景点共 1650
博格达沁古城
博格达古城
2023-06-01
博格达古城又称四十里城子,距离焉耆县城12公里,是汉代焉耆国都员渠城。也是唐代焉耆都督府治所。博格达维吾尔语意为高大宏伟之城。古城略呈长方形,周长3083米,占地6平方公里,与《大唐西域记》中域周六七里记载相符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
博格达古城遗址
2023-05-31
博格达古城遗址又名四十里城子,位于焉耆县四十里堡乡东面,距库尔勒40多公里,博格达在维语中的意思为宏伟高大的城墙,它是焉耆盆地中最大的古城遗址,是一个周长达三千多米的长方形城池,占地面积达6平方公里
博格达山
博格达
2023-10-13
介绍登博格达峰,难度极大。从博格达山北坡的峡谷攀援而上,既能看到山青水秀的牧场,也可以探寻雪厚冰坚的世界。博格达峰的冰川积雪,终年白亮光芒闪耀,与谷中天池绿水交相辉映,成风光独特的避暑胜地。博格达山千峰竟秀,万壑流芳,景色迷人
博格达尔温泉
博格达尔温泉
2023-10-10
博格达尔温泉新疆博格达尔自治州有3处温泉,最有名的是博格达尔温泉。博格达尔蒙古语意为神山背后。温泉突厥语意为神圣的水。博格达尔温泉地处温泉县城北300米处的山脚下由许多股相邻的泉水组成。每个泉池都有像一锅沸腾的开水,翻滚着细浪,飞溅着水花
博格达尔森林公园
博格达尔森林公园
2023-10-10
博格达尔森林公园位于温泉县博格达尔镇境内、博尔塔拉河中游两岸的河滩上,距温泉县城北0.8公里处,它西依着草原,东临博尔塔拉河,景色秀丽,是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绝佳境地。2002年3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批准为国家AA级旅游区
博格达山民俗风情园
博格达山民俗风情园
2023-10-10
博格达山民俗风情园距温泉县城北0.8公里处,近年来温泉县投入人力物力,把县城附近的博格达尔山精心打造成一处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民俗风情园。站在山顶,凭栏远眺,整个县城以及周围的草原、湿地、森林尽收眼底
沁香小筑
香小筑
2023-06-05
香小筑,即洪晓春书房。位于马巷镇窗东社区窗东自然村北236号,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坐东北朝西南,为前后两落大厝,前落曾重建,两落之间为天井,进深3.7米,中原有方亭已圮,天井东南边墙开院门,门上有石刻牌匾,横书香小筑,落款光绪辛卯笑山书
沁河谷栈道遗址
河谷栈道遗址
2024-01-11
河谷栈道遗址位于河谷岸,是曹魏正始五年(244年)司马懿为从山西调运兵马粮草而修的峡谷通道,南端起自济源市东北15公里的河出山口,向西北蜿蜒至山西高平县境,全长约90公里
鲁克沁历史文化旅游区
鲁克历史文化旅游区
2023-09-10
鲁克历史文化旅游区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柳中城就坐落在鲁克镇。它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柳中城自古以来,曾以柳色而闻名,以致有绿柳城廓之称,曾有城廓日日柳年年,火焰山下杨柳春的诗句歌吟柳色。鲁克汉代为柳城,唐为柳中县
沁远堂
远堂
2023-04-01
远堂位于吴中区金庭镇堂里花园街5号,年代为清。远堂位于堂里村花园巷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1622.4平方米。整宅建筑以备弄分隔成南北两路,每路两进。南路依次为照墙、门厅、书楼、楼厅。北路依次为客房、大厅、楼厅。各进建筑以砖雕门楼和墙垣隔成庭院
胡沁园故居
园故居
2023-06-12
园故居位于湘潭县中路铺镇火口岭村竹冲韶塘,亭午公祠三雅堂。胡园(1847.5.23一1914.5.23),原名庆龙,字云涛,派名自倬,行寿三,园是他的别号。清光绪监生。为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语文学家胡安国(1072—1137年)的后裔
沁园遗址
园遗址
2023-09-02
园遗址,位于市区东北15公里的化村与留村以南的高岗上。东汉明帝刘庄之女致,永平三年(公元60年)被封为沁水公主。据传,因沁水公主的花园建在此岗上,故名。后为窦宪所夺。唐宰相裴休在园北建化城寺,园为寺之花园。金代为官僚游宴之所
沁河源头景区
河源头景区
2023-07-09
河源头景区河属黄河水系,为山西境内八大河流之一,长度仅次于汾河位列第二,在沁源境内流程百余公里,流域面积2103平方公里。河是沁源的母亲河,沁源县因发源之地而得名
引沁渠工程
渠工程
2023-09-02
渠修建于1965年,1969年建成。渠首位于晋豫交界济源市的河峡谷紫柏滩,渠尾止于孟州槐树口,全长120公里。引总干渠蜿蜒绕行于太行、王屋山麓和北邙岭脊,飞崖走壁,穿山越涧,共劈山凿洞320处,跨越沟河215条,过险坡陡崖90处,凿洞56处
锡克沁千佛洞
锡克千佛洞
2023-06-01
锡克千佛洞,又称七个星明屋,在焉耆县城西南30公里处。明屋维吾尔语是千间房的意思,现在这里只剩一处唐代寺院遗址,是当时的伽蓝(佛寺)之一。锡克千佛洞遗址包括南大寺、北大寺,以及离寺院不远的千佛洞石窟群三部分。考古工作者在南大寺、北大寺发现不少泥塑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