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厦门鼓浪屿的邮轮船票在网上买不到了怎么办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女山湖银鱼
2023-09-14
女山湖银鱼:相传张果老在女山仙人洞小憩时被一群白羊吵吵闹闹,搅了好觉,气得将这群白羊点化成石。雪白的羊毛没有变成石头,脱落后被风吹雨淋流入女山湖。时间一长,长成了一种细细长长的小鱼。开始数量很少,渔民们也没在意。后来繁衍的越来越多,成群结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
浮山莲菜
2023-08-09
浮山莲菜:浮山莲菜莲菜又名莲藕,微甜而脆,十分爽口,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是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上好的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在块茎类食物中,莲藕含铁量较高,故对缺铁性贫血的病人颇为适宜。莲藕的含糖量不算很高,又含
臭豆腐皮
2023-07-17
臭豆腐皮:臭豆腐皮,竹山田家坝的臭豆腐皮是远近闻名的佳菜。传说在清末明初时,有小上海之称的田家坝来往客商繁多,生意非常兴隆,在众多客商中贵州人最多,因他们喜食辣味、臭味菜肴,因此,特从贵州老家带来厨子,专做臭豆腐皮供他们食用。从此,臭豆腐便在竹山境内流传了下来
蚂虾
2023-09-13
蚂虾:蚂虾现在被别的地方说成龙虾,是夏天配啤酒的美味。但过去是没有人吃这种东西的。蚌埠做了第一个吃蚂虾的城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蚌埠人就开始吃蚂虾了,蚌埠的餐饮业也开始研制蚂虾的制作方法,从开始的在锅里煮,炒,到现在的煮,炸,炒,焖,在加上每家的不同配料。
滇池高倍鲫鱼
2023-12-20
滇池高倍鲫鱼:滇池高倍鲫鱼是滇池土著鱼类,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滇池及其水系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种群,系全雌性群体,行孤雌繁殖,保持了品种性状的稳定和群体生存延续而成为鲫鱼家族的新秀。滇池高背鲫鱼是我省名贵土著鱼类,在我省滇池、星云湖、程海、牛栏江、金沙江等江河
茅市烧饼
2023-11-01
茅市烧饼:茅市烧饼在衡阳地区享有盛名,烧饼在茅市有一百多年历史了,烧饼外皮脆甜馅薄,常温下可以放半个月。在这里,逢年过节或是红喜事,送烧饼是传统的习俗。茅市烧饼取胜之处在于它精细的配方和特殊的烘烤方式,其制作烧饼一共需要五道工序:1、和面粉,选用精面粉和匀和适
馄饨老鸭煲
2023-09-05
馄饨老鸭煲:馄饨老鸭煲是一道嘉兴西塘的土菜,据说是这里的烧窑工发明的,因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于是窑工们就地解决,在窑里炖起了老鸭,但光光是鸭肉,又吃不饱,便有窑工在煲里加入馄饨,既可以充饥,又补充了营养,一举两得,馄饨老鸭煲便在窑工中间传开来,后来西塘百姓
番薯条
2023-06-26
番薯条:缙云多产番薯,方言里也有,缙云番薯,永康萝卜的说法,现在经济的发展,这几年番薯产量大减,在城里可是上等食品了番薯条,选红心番薯为佳,去皮蒸熟,在阳光下晒,晒蒸几次。上品的番薯条,糯软清甜可口色泽如图为佳,纯天然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比起市场上金灿灿,硬邦
紫溪粉
2023-12-08
紫溪粉:紫溪粉是福建武夷山一带的名点,属于闽菜系。在中国南方的大多数城市,米粉从古至今绝对是一项不过时的美食之一,在各大的美食城都可以搜寻到一些挂着紫溪粉匾额的店铺,其中最具特色的美食自然是紫溪粉了。虽整个闽北地区都有紫溪粉,但味道最正宗的紫溪粉还是出自福建武
荣昌工艺陶
2023-11-27
荣昌工艺陶:重庆荣昌陶瓷业从清乾隆时的粗陶,发展到清咸丰时的泥精,再发展到光绪时的刻花、色釉及民国时的釉下彩;在窑形上,从甑子窑、通窑发展为阶梯窑;燃料均以松柴为主。解放后,由柴窑发展为煤窑。在施釉方面,继承唐、宋以来的色釉装饰,发展了各种釉色。采用的陶土细腻
六果液
2023-12-19
六果液:六果液由开远果酒厂生产,是在老名牌杂果酒工艺配方基础上创制的传统甜型果酒。1914年,酿酒师王宝福利用滇南一带所产丰富的新鲜水果青梅、山楂、菠萝、石榴、杨梅等酿制成功了杂果酒。其色红润透明,醇和芳香,酸甜适口,回味深长,具有特殊的果酒风味。酒质优良,在
喀拉布拉桃子
2023-08-01
喀拉布拉桃子:喀拉布拉蒙古语意为河柳多的湖地(另一说蒙古语意为黑色的公骆驼),以北面生长多柳的苇湖取名。耶律楚材在《西游录》中记叙说:附庸城邑八、九,多蒲(葡萄)、桃、梨、果。也就说,在阿力麻城极盛时期(今伊犁)就已经种植桃树了。据新源林果退休专家霍宗生介绍,
果蒸棕
2023-11-20
果蒸棕:据说,它的起源在肇庆,那些正宗的果蒸棕体形无比巨大而流传到广西,人把它推陈出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好多新品种:瑶柱棕,菠箩棕,豆沙棕但是,武宣县人还是喜欢最传统的果蒸棕。
小煎鸡
2023-12-15
小煎鸡:小煎鸡为自贡家喻户晓的一道地方特色名菜,属于川菜的小煎类,其在四川属于最平常不过的家常菜了,几乎家家都会做,不过在叫法上也不尽相同,有人叫它青椒煸鸡,也有人叫它小煎鸡或青椒炒鸡。但不管哪种叫法,这道菜最基本的两样是绝对不能缺少的:青椒(四川出产的二荆条
新世纪汤圆
2023-08-31
新世纪汤圆:今年47岁的吴素仙做汤圆已做了7年,她做的新世纪汤圆用料讲究,清香可口,在顾客中享有一定美誉吴素仙说,她母亲有一手好厨艺,她自小就受到熏陶。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嫁在农家,而汤圆是兰溪农家最传统的点心了,也是她最拿手的。用同样的原料,她做出来的味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