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吴江很美丽之震泽古镇 相关特产共 5380
震泽大头菜
大头菜
2023-06-25
大头菜:大头菜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镇的特产。吴江大头菜具有色泽好、口味鲜美、咸淡适宜、略带甜味、闻有香气、菜头脆嫩、纤维细腻等特色,是居家旅行的佐膳上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大头菜又名疙瘩菜,是芥菜的变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
震泽黑豆腐干
黑豆腐干
2023-08-28
黑豆腐干:绵软而富有嚼劲,硬香却不失柔美,咸鲜而略带甜美的黑豆腐干,是吴江镇著名的特产。一个人到而不吃黑豆腐干,就好像到北京不吃烤鸭、到扬州不尝狮子头。相传,乾隆皇帝出京南巡时,吴东知县献奉的土特产品中就有黑豆腐干。乾隆皇帝品尝后称赞不已,从此黑豆
震泽蚕丝被
蚕丝被
2023-08-28
蚕丝被:蚕丝被是近年来新兴的丝绸产品,销量成倍增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逐步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为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后,已逐步形成了企业较为集群、产业较为集群的蚕丝被产业板块。目前全镇共有蚕丝被生产企业72家,原辅料生产企业86家,形成了从养蚕到抽丝、制
吴江熏豆茶
吴江熏豆茶
2023-08-28
吴江熏豆茶:吴江地处太湖滨,河流交叉,盛产鱼米,更多瓜果豆荚,农家熏制烘豆,制成熏豆茶。熏豆茶的配制,以烘豆为主,绿茶为辅,再配以炒熟的芝麻、晒干的胡萝卜条和橘子皮,还有新鲜的黑豆腐干之类,味略咸。泡熏豆茶时,先将细茶放入茶盅,用95℃开水冲泡,再加放三
吴江大米
吴江大米
2023-06-24
吴江大米:吴江大米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吴江鲈鱼
吴江鲈鱼
2023-08-29
吴江鲈鱼:西晋有位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字季鹰)吴江人,在离家三千里的异地做官,每当秋风起,他就想到家乡的鲈鱼,为了品尝家乡的鲈鱼,他竟弃官返回故里吴江。此事有其所作诗句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此事后人传为佳话。鲈鱼以
吴江香青菜
吴江香青菜
2023-08-28
吴江香青菜:香青菜是吴江地方传统特色珍稀蔬菜品种,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香青菜具有口感柔软,清香醇正,营养丰富的品质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999年列入江苏省三项更新工程,2002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2003年制订了《无公害香青菜生产技术规程》,
震远同酥糖
远同酥糖
2023-08-30
远同酥糖:清咸丰年间(18511861),归安县菱湖人沈远开办远茶食作坊,后迁入湖州。远同所制酥糖,品种多,有玫瑰酥糖、芝麻酥糖、椒盐酥糖、豆沙酥糖、荤油酥糖等。以香气浓郁、食不粘牙等特色,名列湖州四大名点之冠而驰名海内外。远同酥糖为历史传统食品。玫
震丰圆馄饨
丰圆馄饨
2023-08-25
丰圆馄饨:丰圆饭店创建于清同治十年(1872),经营馄饨、锅贴、糖粥等大众菜点,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口味质量,丰圆糟米馄饨遂远近驰名。丰圆馄饨皮极薄,每斤面可打600多张,放在掌上可透见指纹,馅心选用精猪肉,用刀拍打成细肉糊,加入适量的水,放入
泽畔藕
畔藕
2023-08-03
畔藕:畔村是钟灵毓秀的唐尧大地上的一个古村落,属典型湿地,适合大白莲、小白莲藕生长。隆尧畔藕系大白莲藕,藕身似雪如玉,外形瘦而坚实,藕孔排列极为规则,中间一大孔,外围六小孔,孔呈扁圆形,因盛产于隆尧畔村,故名隆尧畔藕。与其他莲藕不同的是,掰开隆尧
董泽白莲
白莲
2023-08-08
白莲:董白莲董白莲,质细孔多,故有闻喜莲菜-眼儿多谚语。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代,莲藕的种植就已相当普遍了。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用莲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
盛泽丝绸
丝绸
2023-08-29
丝绸:翻开盛的历史,看到的几乎只有两个字——丝绸,如果把盛的历史比作一条河,那么这条长河里流淌的便是丝绸文化,可以这么说吧,盛的历史,就是一部丝绸发展史。盛的先辈曾经创造了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辉煌,使盛这个偏僻的乡间小镇挤身于中国的四大绸都之列。
震远同牛皮糖
远同牛皮糖
2023-08-30
远同牛皮糖:牛皮糖号称湖州一绝,是湖州名牌特产,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早在清朝乾、嘉年间就已面市浙江,后因战乱频繁而失传于世。远同公司科技人员和制糖技师决心要让失传已久的牛皮糖重见天日,对前人的制糖工艺进行挖掘整理,通过千百次的尝试,终于使传统产品得以重新问世
邵东流泽玉竹
邵东流玉竹
2023-07-19
邵东流玉竹:邵东流玉竹是湖南邵阳邵东的特产。玉竹,俗名叫尾参,原产地为流乾坤头,现为流镇泉溪村和新泉村,为中药滋补品,全镇玉竹种植2000多亩,玉竹加工户2600多户,年加工玉竹6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中
泽雅屏纸
雅屏纸
2023-09-02
雅屏纸:雅屏纸2000多年过去了,温州西雁荡雅西岸一带,仍有十几个村落沿用古法造纸雅屏纸!据水碓坑村的潘氏族谱记载:元末,雅先民为避战乱,从福建南屏一带逃迁而来,同时也带来了造纸术。南屏纸也就成了雅屏纸。经明、清,雅纸农已近10万人,约占当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