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堪比敦煌莫高窟河西走廊壁画中的瑰宝甘肃张掖文殊寺石窟群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西寺沟
2023-10-29
西寺沟(又名西寺峡)位于秦岭北麓太平峪深处,沟道全长25公里,距太平峪入山口12公里,距西安50公里,地处秦岭北坡。沟谷西向,秋风送爽,高天云闲,山雀鸣叫,野花烂漫,青藤蔓草缠树,山高坡陡峰险,溪河清粼响石,壁崖夹道荫繁,农舍淡然,山野风凉
寺后坡石窟
2023-11-25
水浴寺石窟又称寺后坡石窟,建于北齐时期,唐宋时有续凿。其位于峰峰矿区寺后坡村西北200米处,与鼓山西麓的北响堂寺隔天宫峰东西相峙。因其规模比南、北响堂石窟小,得名小响堂寺
北寺宋塔
2023-10-02
北寺宋塔北寺宋塔位于城内北街崇寿寺旧址内(今县博物馆之后),系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每底边长11米。塔身为单壁中空,底层特高,南面辟券门;二层以上,四面辟券门,真假相间
晋中弥陀寺
2023-07-08
弥陀寺始建于公元四世纪十六国时的石勒时期。现存的弥陀寺遗存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比圆明园始建时间还要早五年。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平面布局前后四合院式,正殿面阔三间,石彻拱式建筑,偏殿面阔四间,石柱石梁穿斗混合构架
寺沟佛窟
2023-10-02
寺沟佛窟寺沟位于旬邑县东北部10公里处。地处官家洞与赵家洞之间,寺沟石崖,形如刀削,崖壁上留有佛窟多孔,窟中皆留有佛像壁画,其形象生动,姿态万千,壁画上写有明代华山大地震、关中洪灾、雹灾的灾异题记多条。为研究古代气象提供可贵资料
石冠寺
2023-09-20
石冠寺位于城南5千米。右方山峰劈裂为数罅,若鱼嘴形,名鲤鱼嘴,三列片石堪称奇绝。昔凿通道,组以短栏,建成有古寺名石冠寺,寺中有路,仅容足趾,攀缘而上,盘旋而下,莫不目眩神骇。登高俯视,群石偃蹇,累如卵,削如壁,两崖对峙,如相吞噬;入夏水流激湍,急如鼓音乐
甪直保圣寺
2023-11-04
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昔阳福严寺
2023-03-25
福严寺(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黄岩村中据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乐平县志》、清雍正十二年(1734)《山西通志》、民国4年(1915)《昔阳县志修编》及重修碑记载,福严寺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
九华山翠峰寺
2023-07-29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被誉为开创中国僧伽教育史上设立华严大学之先河,成为信众朝礼参学圣地的千年古寺――翠峰寺
居延遗址(甘肃部分)
2023-10-05
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县城东北145公里处的黑河两岸,分为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三部分。大湾城以黑河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大湾城为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由内城、外城和鄣三部分组成。鄣墙残高8.5米,基宽46米,东墙有门。西大湾城因濒临黑河,南部和东部损毁严重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
2023-09-09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位于棋盘乡阿孜岗沙勒村东南处约3公里的山体断面上,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坐标为:西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东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西南角:东经76°43′27″
原平惠济寺
2023-10-25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原平市东北15公里练家岗村原平惠济寺位于原平市东北的中阳乡练家岗村内,距市区约10千米。寺庙创建于唐,重建于宋,明清修葺。现存主体建筑文殊殿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建筑。整个寺院坐北朝南,总体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
湘潭关圣寺
2023-06-12
湘潭关圣寺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平政路,关圣殿石构件的雕刻技巧具有很高的造诣。寺坐西朝东,由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五省商民集资筹建,为一商民会馆。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春秋阁碑记》载:创自国初,越年以来,略加修葺
纳唐寺
2023-09-30
纳唐寺距日喀则15公里,于公元1033年由噶当派高僧洛佳扎始建。它虽远没扎什伦布寺那么宏伟浩大,但历史却比扎什伦布寺长四百多年。纳唐寺建成以后,前后有不少有名僧人到这里讲经传法,如八思巴的主师钦木·朗嘎扎曾住在这里
福鼎香山寺游览区
2023-08-03
香山寺游览区在九鲤峰之下的山谷中,可由经过一片瓦前往,亦可进入山门后直接走香山寺公路。香山寺始建于明朝,原名妙香庵。大雄宝殿前有块巨石叫犀牛望月,牛颈有一天然岩洞叫犀牛洞,洞壁上有一联: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乃清户部尚书,同治、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