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相关景点共 3774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多伦路文化名人
2023-03-01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是虹口四川北路北端一条仅550米的小街。当初鲁迅等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历史地位,而如今街上星罗棋布的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书屋文苑、茶室吧廊及古玩字画店等却又成为国内外宾客怀旧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消费的好去处
多伦路250号住宅
多伦路250号住宅
2023-03-28
多伦路250号住宅位于四川北路转角处的多伦路250号,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为1082平方米,建筑面积637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西班牙、伊斯兰式花园住宅。平面呈扇形布局,沿街立面做弧面处理,主入口设于转角正中处。底层门窗柱伊斯兰式,修长圆柱
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
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
2023-05-02
青岛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位于青岛老城区的福山路、鱼山路、大学路一带。这里聚集著名作家、戏剧家洪深,文学大师沈从文,语言大师、文学家梁实秋,现代诗人闻一多,作家萧军、萧红……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故居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
2023-06-09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位于湖北省咸宁咸安区,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位于:湖北省咸宁咸安区保护范围:向阳湖五七干校旧址,保历史沿革:向阳湖五七干校是全国
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
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
2023-11-10
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位于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地带,是环绕小鱼山而形成的一片区域,北至红岛路,南至海岸线,东至延安一路,西至大学路,街区得名于小鱼山。历史上,由于大批文化名人在此寓居,这片海边山岗便成为了青岛的文化圣山
麻子畬中国文化名人旧居
麻子畬中国文化名人旧居
2023-09-03
麻子畬中国文化名人旧居麻子畬中国文化名人旧居位于江西镇老口渡口西岸边的麻子畬村。1952年1~6月,先后居住着10多位中国文化、教育、理论、美术、音乐界名人,即胡绳、田汉、艾青、李可染、吴景超、唐明照、徐毓、赵德清、安娥、张正宇、夏同光、江定仙、陆地等
安徽文化名人藏馆
安徽文化名人藏馆
2023-03-15
国家AA级旅游景点,芜湖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芜湖市镜湖路烟雨墩上。烟雨墩绿柳垂丝、红楼掩映、湖光岛影、幽美宁静,传说中这里是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读书地,1987年芜湖市政府在此设立了安徽第一名人藏馆。馆内分别设有阿英、王莹、洪?藏书资料陈列室
烟袋斜街
烟袋斜
2023-03-13
烟袋斜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属西城区厂桥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2023-03-12
求雨山文化园求雨山文化园素有江北兰亭之称。可想象,这里是古代人们设坛求雨的地方,看来真是个风水宝地,目前,这里已建成了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四位享誉海内外的当代杰出艺术大师的书画陈列馆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2023-06-20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的福建会馆,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
芙蓉街
芙蓉
2023-11-09
芙蓉,北起济南府学文庙,南至泉城路,因中芙蓉泉而得名,长432米,平均宽约6米,是济南市的老商业街,全国最为著名的小吃之一,被誉为‘齐鲁第一小吃。芙蓉,它是繁华的,又是沧桑的,是热闹的,又是幽静的。就象济南这座城市,将古朴与现代融于一体
五马街
五马
2023-11-18
五马是温州旧城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著名的商业街。东起解放与公园路相接,西至蝉与府前相交,长400米,宽12米。据唐时《古今风俗通》载: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出守永嘉,庭列五马,乡鞍金勒,故永嘉有五马坊焉
陶瓷街
陶瓷
2023-10-19
陶瓷陶瓷,在瓷都德化,有一条飘着浓郁瓷香的特色街道,那就是位于龙鹏的陶瓷,这也是瓷都德化的窗口形象。该汇集着德化县陶瓷精品,游客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纵览瓷都陶瓷精粹,陶瓷玩家亦可在此随心所欲鉴赏各商家的品牌产品
古道街
古道
2023-10-12
古道位于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主入口处在人民路与步行街的交叉路口处,穿越繁华的广场路和三益,出口与向仓路、临池路交汇。该为仿古商业步行街,总长约900米,主宽度22米,其中两侧骑楼宽度各为3.5米
彩衣街
彩衣
2023-05-04
从国庆路和东关交会处往西走,便是扬州的彩衣,这条老街的得名,源于过去街上林立的彩衣店铺。《扬州画舫录》曾经记载彩衣,称它为运司后一层,旧设有制衣局,其后绣货、戏服、估衣等铺麇集内,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