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大理为什么有风花雪月这说 大理有什么好玩的推荐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糖饧
2023-10-31
糖饧:糖饧是湘潭的传统小吃。在民间有句俗语七月半,糖饧顿,说的是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大家不生火做饭,都以糖饧为主食。现在则立夏一过,糖饧就开始上市。
无量寺高青萝卜
2023-10-14
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元朝的许有香曾称赞萝卜: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明朝李时珍说: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据《古蔡春
豆馅烧饼
2023-06-10
豆馅烧饼: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说:干酥烧饼味咸甘,形有圆方贮满篮,薄脆生香堪细嚼,清新食品说宣南。
老北京灌肠
2023-06-09
老北京灌肠:灌肠,灌肠是北京人爱吃的小吃,也是一种大众街头小吃。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怜。老北京街头常有挑担小贩经营此食品。有记载:粉灌猪肠要炸焦,铲铛筷碟一肩挑,特殊风味儿
沙茶面
2023-09-20
沙茶面:沙茶面在厦门的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沙茶面的招牌。这沙茶面可算是个怪东西。其怪之一,同属闽南的漳、泉等地都没有这玩意儿,甚至一桥之隔同属厦门的集美区都少看到。其怪之二,遍寻词典,找不到这个沙茶词,这沙茶又作何解呢?什么是沙茶呢?沙茶又称为沙茶酱,其色作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
2023-07-27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美丽的祁连山麓,有一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森林茂密,矿藏丰富,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风光秀丽。这就是裕固族人民的家乡。裕固族共有1.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有三种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锅块
2023-10-21
锅块:锅块,锅块比黄酥饼要大一点,不起酥,周围面肉丰厚,味道纯正清雅,多为干点吃食,城关十字街头有个外号叫金虼蚤的人,锅块做得又大又好,可每天做的面活不多,常常供不应求,于是他自己定了个规矩,每人只能买一个。有一天,有个菜贩子要买两个,他坚决不卖,后来菜贩子说
江湾蒸菜馆
2023-09-25
婺源人有一大嗜好,喜欢粉蒸菜。鸡、鱼、肉,瓜、蔬、果,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间走的……什么都要蒸,什么都能蒸。不论属吴属楚,隶皖隶赣,自唐开元建县以
莱阳沙参
2024-01-09
莱阳沙参:关于沙参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火者宜之。清代《本经逢原》中指出: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清乾隆年间,洛著的《本草从新》里也说:北沙参专补
长沙红烧猪脚
2023-12-05
清代程兼善曾说争似红楼富家户,猪蹄烂熟劝郎尝说的就是它了。成菜泽红润,口感肥而不腻。猪脚富含胶原蛋白,食后使人皮肤细嫩润泽,有通乳腺、填肾精、健腰、健脚、养血之功。因此此菜品是男女老少的滋补佳品。猪脚切块以葱、辣椒、姜
湖口藜蒿
2023-07-01
湖口藜蒿: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有一种野生植物,名叫藜蒿。鄱阳湖的名草水乡有歌谣云: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烧。这里的月份指的是农历,说的是藜蒿要看时节,这个时节是宝贝的菜蔬,过了时节就只能是当柴烧的杆子了。在江西有句话人们耳熟能详———鄱阳湖的草,南昌
连城兰花
2023-09-16
连城兰花:连城是闻名中外的福建兰花的主产区和发祥地之一,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品质优良,名冠八闽。连城种养兰花历史悠久,民间有句俗语流传:宁可出门不提篮,不可家中不栽兰,意思是说,吃的可以节俭些,但兰花不能不种几盆,甚至因为兰的香,有家有兰花不烧香之说。连城植兰自
南川金佛山银杏
2023-07-05
南川金佛山银杏:银杏是珍稀危种保护植物,全县有银杏2035株。古代中药学家李时珍说,银杏叶似鸭掌,本名鸭脚子。曾以鸭脚子果给皇帝进贡,因果形似杏而银白,遂赐名银杏;又因果壳呈白色,又称为白果。银杏树的寿命可达2000年以上,但结果实比较迟,有公植树,孙得食之说
仙桃炒米
2023-07-18
仙桃炒米:炒米是家乡人以备不时之需的一种方便食品,简单地说;炒米先将糯米浸泡后,用木甑蒸熟成阴米(仙桃一带叫饭米),阴干后,再用河沙炒成米泡,即为炒米。吃的时候,将炒米放在碗内,用开水冲泡加盐或加糖,便可饮食。老家的炒米有多种:有用糯粟制作粟米(小米)炒米;有
靖西田七
2023-11-22
靖西田七:田七又名三七,是广西、云南的著名特产,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为我国人民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