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大连哪里有滑雪的地方 大连滑雪场哪个最好玩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霉干菜烧肉
2023-09-04
霉干菜烧肉:来绍兴旅游,千万不能不尝霉干菜烧肉,这可是绍兴当地最有名的家常菜,馨香鲜嫩,油润不腻,颇有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味。霉干菜,也称绍兴干菜。绍兴有这样的民谚:干菜焖肉多煮饭,意思是说,干菜能开胃口,增进食欲。做油腻的肉类菜,与干菜联手是一种不错的办法。霉干
雪山清酒
2023-12-22
雪山清酒:用优质苦荞、玉米,用点苍山之水,经民间酿造工艺酿制而成,口感醇正,有舒经活血之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连续获大理州地方产品金花奖,同时,还获得了云南省消费喜爱产品称号。
冰粉
2023-12-11
冰粉:冰粉是贵州各地夏季最为畅销的好东西,当你走在街上大汗淋漓,口干舌燥的时候,看见有冰粉卖是最高兴不过的事了,来一碗冰冰凉凉,吃到嘴里香甜滑爽的冰粉,一身的燥热马上就消除了,真是痛快无比。原料及调料:木瓜子、石灰、白糖、花生、红绿丝、桔子糖、什锦果脯、芝麻、
天然黑木耳
2023-08-18
天然黑木耳:横道河镇食用菌产品主要是黑木耳,原料产品有椴栽黑木耳和地栽黑木耳,椴栽黑木耳,通过最仿真自然环境的栽培方式,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优、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木椴的缺乏,椴栽木耳在我镇占有很小的产量;地栽黑木耳,以其生产原料丰富,人工化程度高
酸菜白肉
2023-06-19
酸菜白肉:酸菜白肉东北人家里,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头。贫苦人家如此,豪门富户也如此。当年张作霖的大帅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还是不够吃。张大帅的儿子,亦即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少将,官拜解放军海军参谋长,文革时遭,弥留之际,最想吃的
津市牛肉粉
2023-10-30
津市牛肉粉:津市牛肉粉是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的特产。津市牛肉粉味道鲜美,香滑不油,与长沙的臭豆腐共为湖南两大特色风味小吃。津市牛肉粉津市牛肉粉的图片津市牛肉粉是津市最知名的食品,与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并称中国三大米粉。在全国各地有近5000家店,闻名全国。津市刘
大雷黄泥拱笋
2023-06-27
大雷黄泥拱笋:大雷黄泥拱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落户横街镇,至此,这个拥有我省最大连片竹林的农业镇有了最闪亮的金字招牌。横街镇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区,耕地面积不到2万亩,山林多达11万亩,其中5万亩连片竹林是当地最具优势的农业资源。竹山四季产笋,年均产量超1.2
苏州粽子
2023-12-08
苏州粽子:苏州粽子是江苏苏州传统的地方名点,端午节食俗。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
毫吉阿
2023-12-15
毫吉阿:这是一种用糯米饭和芝麻做成的粑粑。制作时,先将芝麻舂细,然后把它和刚蒸熟的糯米饭一起舂,待舂细、拌匀,把它捏成一块块饼子的样子即可。这种粑粑有舂好即吃、烘烤、油炸等多种吃法。其做法简单方便,是农家最常见的食品。
景洪苦笋
2023-12-15
景洪苦笋:景洪苦笋苦笋是傣族人最爱吃的一种素菜。吃苦笋最讲究佐料,人们称这种佐料为南秘。可以用鱼、虾、螃蟹制作而成,比较简单,最普遍的是用西红柿制作的南秘。吃的时候只要拿烧好的苦笋蘸上南秘即可食用。这时的苦笋是又苦又香,又辣又酸,主味是苦,但傣族人吃笋很特殊,
舟曲腊肉
2023-07-27
舟曲腊肉:舟曲县有丰富的生猪资源,年出栏在6万头以上。舟曲腊肉是舟曲人民为延长猪肉保持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
柏杨豆干
2023-10-20
这种豆干薄如纸片,色如柠檬,香有余味,独具特色。其加工制作工艺不用食盐、卤水、石膏,将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块模型中压缩后,用文火烘干,喷撒香料即成。别的地方也试用这个方法制做的豆干,没有柏杨豆干的特色,原因是柏杨坝有一股泉
柳花菜
2024-01-02
柳花菜:柳花菜:生长在甘、青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原始森林之中,属野生菌类,是现存最原始的植物,生长期长达三年之久,寄生于柳枝杆上,其形如木耳,又名绿木耳。柳花菜,味平、性寒,具有丰富的氨基酸,高蛋白,粗纤维,是人体最佳的膳食纤维来源。有清脑明目、降血压、补
天水呱呱
2023-11-30
天水呱呱:天水呱呱是甘肃天水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风味小吃,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创制于西汉末年,至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是用当地特产的一种被称作荞麦的淀粉制作的,以香、辣、绵、软着称。天水呱呱品种多,以原料区分有荞麦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最受人
织字土布
2023-08-02
它是用古老织染法(即从黄道婆时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织染术)纺织而成(俗成老土布)。土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曾子的母亲织布的记载。元明时期,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量种植,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