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 相关信息共 5574 条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
2023-10-28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在南京东郊麒麟门江宁县的麒麟铺村。刘裕,字德舆,彭城绥舆里人,出身于破落士族。东晋初年,刘裕家从彭城(徐州)避难迁居京口(今镇江)。永初元年(420),夺取东晋司马德文帝位,在位三年。永初三年五月死,时年60岁
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
2023-11-20
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南朝(566年)南京市甘家巷狮子冲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东北郊甘家巷东南狮子冲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
2023-10-28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南朝(559年)南京江宁区上方镇石马冲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江宁县上坊镇西北石马冲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2023-05-20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南朝(493年)丹阳县建山田家村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萧赜(公元440493年),父萧道成,母刘智容
武帝山
2023-10-02
武帝山武帝山系梁山西峰,因峰顶建有汉武帝祠而得名。武帝祠现存献殿系民国初年重建,明万历四年所建献殿、正殿毁于火灾。1998年春,群众自发投工捐料,整修了南天门和献殿、重塑了武帝像,并对上山道路进行了全面整修。武帝山翠柏苍苍,古柏极多
宁陵杠子馍
2023-07-15
宁陵杠子馍:宁陵杠子馍很有名气,许多外地人来到宁陵都要慕名品尝杠子馍。早年,宁陵卖杠子馍的有不少人家,但最有名气的还数关家杠子馍,关家杠子馍至少已有三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杠子馍最负盛名。杠子馍工艺并不复杂,但要的是力气与技巧。先把面与发好的酵母和在一起,然
武帝台遗址
2023-03-22
武帝台又名汉武台,望海台。据史料记载,武帝台为汉武帝东巡观海所筑。。《北魏地形志》载:章武有武帝台,《畿辅通志》(康熙版)载:武帝台在盐山东北七十里。《盐山县志》(同治版)载:武帝台有二,其一无考,岿然,独存者,惟盐山之一台
武帝台
2023-07-03
武帝台又名汉武台,望海台。据史料记载,武帝台为汉武帝东巡观海所筑。。《北魏地形志》载:章武有武帝台,《畿辅通志》(康熙版)载:武帝台在盐山东北七十里。《盐山县志》(同治版)载:武帝台有二,其一无考,岿然,独存者,惟盐山之一台
宁陵徐家火腿
2023-10-12
宁陵徐家火腿:火腿,属肉的腌制品之一,由新鲜的猪后腿肉加工而成。观之细皮细肉,肉质红白鲜艳,食时不腻,具有独特风味与香气。徐家火腿是宁陵县南关的风味名吃,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地历代无不爱吃徐家火腿。清朝初期的诗人宋荦,对徐家火腿颇有偏爱。宋荦(1633—
兴宁陵
2023-10-02
兴宁陵位于咸阳城东20公里处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之墓。李昞于北周建德元年(572)死,葬咸阳。唐武德元年(618)追尊为世祖元皇帝,陵称兴宁陵。陵墓封土为圆锥形,底部周长133米,高约5米
陈武帝故宫
2023-10-21
陈武帝故宫位于长兴县下箬寺乡,原为陈霸先故居,陈霸先是陈朝开国皇帝,史称陈武帝。志载因陈故宫香火兴旺,南朝陈光大元年(567)诏立为天居寺;宋治平二年(1065)改广惠教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立为丛林,俗称下箬寺。陈武帝故宫内有古井一口
宁陵金蝉
2023-07-16
宁陵金蝉:宁陵金蝉是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的特产。金蝉油炸后味道鲜美,又有极高的药膳价值,故在山东、河南等地很是畅销。爬蚱,又称雷震子、金蝉,其成虫即是大家熟知的知了。每年6月底至8月中旬,地温达到20多摄氏度,爬蚱就会在傍晚时分爬出地面到树上进行产卵,这时就是捉
宁陵徐家火腿
2023-12-21
宁陵徐家火腿:徐家火腿是宁陵县南关的传统风味名吃,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地历代无不爱吃徐家火腿。清朝初期的诗人宋荦,对徐家火腿颇有偏爱。火腿,属肉的腌制品之一,由新鲜的猪后腿肉加工而成。观之细皮细肉,肉质红白鲜艳,食时不腻,具有独特风味与香气。
宁陵白蜡杆
2023-10-12
宁陵白蜡杆:宁陵白腊杆通体洁白如玉、坚而不硬、柔而不折,杆身可弯曲到180度不劈裂,柔韧性强,自身纤维密度稠,有较强的自然拉力,在干燥的地方不劈裂,在潮湿的地方不变形,其弹性、韧性是其它木质不可比拟的,是加工武术器材及各种工具的理想天然原材料,深受国内外武术爱
宁陵东关清真寺
2023-09-01
宁陵东关清真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陵县城关回族镇东关村清真寺街,座西朝东,据传始建于元代,以后逐渐扩建。明万历九年(1581年)扩建。建有大殿、讲堂屋、水房、女寺、藏经楼等房舍共70余间,占地10亩4分。布局巧妙层次分明,雕刻精美,古朴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