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宜丰太子塔 相关信息共 3740
宜丰太子塔
宜丰太子
2023-05-28
宜丰太子为唐肃宗第十四子李僖墓,属江西省重点文保单位。太子原坐落在逍遥山的金钱山麓,是一座亭阁式僧释墓。唐肃宗第14子李僖随南阳慧忠国师出家,后居逍遥山。逝后真身葬于此,是一座亭阁式墓。约建成公元9世纪初,用花岗石雕琢叠砌
宜丰崇文塔
宜丰崇文
2023-05-28
崇文,位于宜丰南屏公园最东端耶溪之滨、绿秀山尾。此非佛教寺院之藏经或贮舍利之,乃为崇文而建。明天启六年(1626)创基,崇祯四年(1631)建第2层,十三年(1640)建第3层,清康熙元年(1662)建第4、5层
宜丰狮子头
宜丰狮子头
2023-09-24
宜丰狮子头:狮子头:宜丰潭山、天宝特有传统名菜,盛传100余年,具有色泽雪白,肉质鲜嫩、清香味醇,四季皆宜等特点。用猪前胛心肉500克,上等糯米400克,香菇10克,荸荠50克,鸡蛋1个,薯粉25克,以及盐、味精、生姜等为原辅材料。将肉剁细,加入鸡蛋、薯粉、食
唐太子墓(塔群)
太子墓(群)
2023-05-11
太子墓(群)位于平山县林山脚下,为古墓葬。1982年7月23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丰竹笋
宜丰竹笋
2023-07-02
宜丰竹笋:宜丰竹笋是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的特产。宜丰是中国竹子之乡,宜丰竹笋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幼芽,笋体肥壮,中间有节,节短而粗。宜丰竹笋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类别:蔬菜产品名称:宜丰竹笋登记证书编号:AGI01294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2046号(2
宜丰蜂蜜
宜丰蜂蜜
2023-07-01
宜丰蜂蜜:宜丰蜂蜜所在地域:江西申请人:宜丰县绿色食品发展办公室所在地域:2016年地域范围宜丰地处赣西北九岭山脉中段南麓,宜丰蜂蜜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东经114°30′26″114°48′35″,北纬28°15′17″28°27′17″。保护区域为宜丰县黄岗镇
宜丰根雕
宜丰根雕
2023-09-24
宜丰根雕:宜丰根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底蕴。从县博物馆馆藏根艺品鹿回头等文物的考证中,大致可追寻到宜丰根艺源起魏晋、唐宋,兴于明清时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旅游业的兴起,宜丰的根艺从传统中脱离出来,走向市场经济的平台,焕发出前所未
宜丰土鸡
宜丰土鸡
2023-09-24
宜丰土鸡:宜丰土鸡属肉蛋两用鸡,身体小巧玲珑,腿短脚细,羽毛紧凑有光泽,羽毛鲜艳,色彩各异。外貌秀气高贵,性情活泼,透出一种灵性。成年公鸡约4斤至5斤重,身体形态呈明显U形,为单冠,冠鲜红肥厚,呈直立状,冠尖平均为9个,冠垂大,两耳朵下各有一个小的冠垂,嘴下有
济宁太子灵踪塔(汶上砖塔)
济宁太子灵踪(汶上砖塔)
2023-11-11
太子灵踪塔座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各彻有佛龛,外檐每面有四罗斗拱,上刻簿片方升
宜丰霉豆腐
宜丰霉豆腐
2023-09-25
宜丰霉豆腐:宜丰传统米点,具有制作简易,细嫩爽口,清醇芳香,去腻消食,四季皆宜等特点。用大米、石灰水、猪油、味精、生姜、辣椒粉为原辅材料。将米洗净滤干,加入适量沉淀后的石灰水,浸3~4小时,磨成米浆,倒入锅中,升火搅拌,熟后盛入盆内冷却,凝固后划成大方块,用清
太子豆腐
太子豆腐
2023-10-20
太子豆腐:太子豆腐产于阳新县太子镇,故名。凡来阳新的客人如果未吃到太子豆腐,便认为是一憾事。太子豆腐鲜嫩可口,风味独特,素有荆楚一绝之美誉,古时为宫廷贡品。太子豆腐有100多个品种。白豆腐嫩而能上手,老而不干瘪,可煮、可压、可煎、可烧、可炸、可冻、可腐,煮味鲜
宜丰松肉
宜丰松肉
2023-07-01
宜丰松肉:宜春好吃的特色菜:宜丰松肉据传在清乾隆年间,有个财主想显示自己大方,快过年了,于是请9位给他做事长工们吃饭,但又不想出破财,只给了厨娘5斤五花肉,厨娘拿到就想5斤肉怎么够长工们吃啊,正着急中,想起厨房碗柜中有包用剩的生粉,而灵机一动,就想何不将生粉与
宜丰竹文化园
宜丰竹文化园
2023-08-12
宜丰竹文化园位于县城东郊,与东方禅文化园相邻。于2010年建成。园区占地面积160亩,分为门区,竹种栽培区,竹文化馆区,竹生活体验区,总投资4000万元。园区种有219个竹品种,共19万多株
太子岩
太子
2023-06-08
介绍:太子岩实际是一个洞穴。洞口高约10米,宽15米,深12米,洞崖宽广,洞底平坦,方石铺地。洞正中有元代初年建造的小型石殿,结构严谨,玲珑别致。石殿侧置太子岩石额一方,是考察洞崖开拓年代的佐证。殿内供太子童年塑像,神态自若
太子庙
太子
2023-06-30
太子庙始建于吴大帝(孙权)赤乌五年(公元242年)身心迄历1700多个春秋。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夏,暴雨连绵,洪水泛滥,灾情十分严重。吴王孙权率太子孙登赈济灾民,驻跸父子同下,太子不幸在此染病身亡。当地人民为纪念太子特建一庙,名曰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