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宝应寺 相关特产共 241
宝应慈姑
宝应慈姑
2023-08-28
宝应慈姑:宝应是著名的中国莲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宝应慈姑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被列为重要土产。为充分利用丰富慈姑资源,提升宝应慈姑产品形象,促进宝应慈姑产业做大做强和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日,县农委一名工作人员到宝应县档案馆,查阅宝应慈姑相关历史资料。
宝应藕粉
宝应藕粉
2023-08-28
宝应藕粉:扬州宝应是著名的荷藕之乡。宝应荷藕节多枝繁,汁多肉嫩,是鲜美的果品。宝应藕粉用鲜藕淀粉制成,早在明代就成为贡品。此品质轻、分细、色白、味清、性平,易于消化,是滋补佳品。尤适宜于年老体弱者食用。(扬州)
宝应荷藕
宝应荷藕
2023-08-28
宝应荷藕:宝应荷藕,又名宝应莲藕,江苏省宝应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体白个大,产量高,品质优秀。用它加工的多种藕菜也非常著名,明代为朝廷贡品,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列入国宴国菜之列。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北端,属里下河腹地,
宝应紫圆慈姑
宝应紫圆慈姑
2023-06-25
宝应紫圆慈姑:宝应紫圆慈姑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的特产。宝应是著名的中国慈姑之乡。宝应慈姑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被列为重要土产。宝应慈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宝应是著名的中国慈姑之乡。宝应慈姑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被列为重要土产。为充分利用丰富慈姑资源,
宝应甲鱼
宝应甲鱼
2023-06-25
宝应甲鱼:五朵金花甲鱼是我县的特有品种,属中华鳖,养殖户一般将甲鱼散养到湖水或者池塘里,这种接近野生状态的养殖环境养出来的甲鱼的背部多呈黑褐色,与普通人工饲养的甲鱼在背甲颜色上区别较大。散养状态下的甲鱼腹部大多拥有若干深黑色的花纹,花纹有五朵,所以这样的中华鳖
宝应核桃乌青菜
宝应核桃乌青菜
2023-08-28
宝应核桃乌青菜:宝应核桃乌青菜,又称乌菜、黑菜,因颜色深绿近黑色、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属宝应地域性特色农产品。秋冬季节我县农民有种植核桃乌的习惯,全县核桃乌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核桃乌青菜营养丰富,富含大量叶绿素、维生素,其维生素C、钙含量高,能清热利尿、养胃
宝应昂刺
宝应昂刺
2023-06-25
宝应昂刺:昂刺鱼是所有鱼中最好吃的一种,且不说此鱼味道如何鲜美,就是那滑爽细嫩的口感,就非一般名贵鱼所能比。昂刺鱼有一特别之处,会叫。当你捏住它背部的那根硬刺,它便会昂刺,昂刺地叫出来,是怕疼还是碰不得?有意思。杀昂刺鱼的方法也特别,一手掐住肚子,一手揪住头使
宝应全藕席
宝应全藕席
2023-08-28
宝应全藕席:全藕席是维扬菜系中一个独特的门类。始于清代,建于民国。盛于20世纪80年中期。全藕席以藕为原料,通过炸、熘、爆、炒、烹、炖、烩、煎、贴、煮、蒸、烤、熏、炝、涮、拌、卤等道工序,制作出香、甜、咸、酸、辣等五味俱全的百种以上精品佳肴,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寺不
2023-12-17
不:不是迪庆纳西族的一道特色名菜,纳西语意为吹肝。将猪肝吹气膨胀后放入精盐,五香粉,姜丝,绍酒腌渍12小时取出,撒上花椒粉风干。食用时将不放入汤锅中,加辣椒,姜,花椒用文火煮2个小时取出切片。色泽红润,芳香麻辣,可贮存一年不变味。
孟寺烧饼
烧饼
2023-10-04
烧饼:孟烧饼是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孟镇的特产。孟镇的烧饼做法考究,香脆可口,口有余香,深受周围县镇的群众喜爱。孟烧饼产于临邑孟镇,以精制面粉为主料,做法考究,香脆可口,口有余香,已有多年历史传承。
寺焉甜瓜
焉甜瓜
2023-08-12
焉甜瓜:焉乡:甜瓜
永寿寺豆腐干
永寿豆腐干
2024-01-08
永寿豆腐干:永寿豆腐干是由武胜永寿僧人研制而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永寿始建于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堪称武胜第一庙,相传豆腐干是在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由内主持宋鉴供和尚带领众僧,勤俭节约,以苦为荣,为改变饮食结构,研制出味鲜,细绵可
光明寺素席
光明素席
2023-07-03
光明素席: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自明万历三十五年落成后,备受皇族眷顾,朝廷各部、司衙门、各省官员、周边乡绅富贾为光明护法者数不胜数,光明五观堂、东斋堂、廖天阁(三处地点按品级分别对待)自是宾客络绎不绝。招待宴席为光明素席,当时能吃到素席全宴的必是十分荣耀
寺头山楂
头山楂
2023-10-09
头山楂:立足优势,打造头山楂品牌。头镇五路沿线及周边属砂石山区,非常适宜山楂种植,近年来,该镇通过积极引导、政策扶持,强力发展山楂产业,建成了百万株山楂基地,年产山楂4000万公斤。在相亮专业合作社的积极带动下,市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效益和经济效
东大寺锅盔
东大锅盔
2023-07-15
东大锅盔:东大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内现存的碑刻和其他史料分析,唐末已有部分回民来从长安来汴州即现在的开封居住生活。宋元以后,大量回民从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移居开封,并聚居于现开封东大所在地。因生活和信仰的需要,在此地建立清真寺,后因王朝更迭、黄河泛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