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山中古村世外桃源——碗窑古村 相关景点共 7500
四女寺村
四女寺
2023-08-20
四女寺镇四女寺地处山东、河北两省三县交界之处,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底蕴丰富,是当地农村改革的先进村,文明村。四女寺自西汉建镇,明清时期常年商贾云集,繁华异常,一年两度的四女寺庙会,更是船舶辐辏,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展现出一幅千乘旌旗分羽卫
南村城址
城址
2023-07-07
城址(第六批国保)时代:战国至晋地址:方山县城南南城址始建于战国,先后为战国皋狼邑、西汉皋狼县治所,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在此建都,称左国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3.5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近900万平方米
登楼村天后宫
登楼天后宫
2023-06-28
登楼天后宫位于茂名市电白区树仔镇登楼村委会登楼,为纪念妈祖(林默娘)而建,始建于宋徽宗年间,清朝末年重建并加建,2004年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修旧如旧。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两进四合院落式布局
小桥村景区
小桥景区
2023-03-15
小桥景区位于绵阳市北部涪城区龙门镇,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区,距离市中心12公里,整个依山傍水、果木葱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市级重点保护文物清同治年间的张家五世同堂牌坊、回龙寺和回龙老井、泉水湾、牛王祀田碑、龙门牛王会等历史文
头村龙泉寺
龙泉寺
2023-04-15
龙泉寺位于西翥街道办事处头西北面的半山坡上。绿树掩映,环境清幽。寺院坐西朝东,平面布局为四进三院式,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放生池、弥勒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及厢房。该寺始建于清初,现存大雄宝殿系同治年间重建,观音殿为光绪八年(1882)重建
延安民俗文化村
延安民俗文化
2023-11-05
延安民俗文化座落在风光秀丽的木兰故里——万花乡村源屯,毗邻万花山庄,距延安城十五公里。该村群山环拱,溪水清流,野生牡丹簇拥,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荟萃延安各区、县民艺术、陕北窑洞、民俗风情、民间服饰、饮食娱乐等于一村,是新建的大型文化游览区
蓝玉村
蓝玉
2023-10-26
蓝玉位于桃源镇东部,毗邻泉三高速桃源互通口,307省道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蓝玉是土净、水净、空气净的三净之地,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83.2%,有树龄达1200余年、高50米、4人合抱的古松和数株百年以上红豆杉、桂花树
江寨村
江寨
2023-10-26
江寨位于客家聚居地-平和县大溪镇,是现中国副主席江丙坤先生的祖籍地。2006年5月21日,中国副主席江丙坤偕同夫人陈美惠一行,回漳州平和祖地江寨寻根祭祖,这是他在破冰之旅、经贸之旅和缅怀之旅之后,首次回福建原乡的寻根之旅
广坪村
广坪
2023-04-26
广坪位于洋坪镇与荷花镇交界处,是荷花镇的东大门,面积17平方公里,全村5个村民小组580户共1830人,拥有耕地面积1285亩,境内多山林,交通便利。近年来,广坪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从2010年开始,该村先后建设了4个新农村居民点
河村石楼
石楼
2023-06-27
石楼位于司前镇天等河村里。石楼建于民国时期,由太平村二十多户富人凑钱修建。坐西向东,平面呈长方形,通宽8.8米,进深3米,通高18.8米,占地面积73平方米。楼身6层,由石块砌筑,每面墙身设有窄小枪眼。楼顶为硬山顶,筒板瓦屋面
漂神村
漂神
2023-11-14
该村青山环抱、林木葱笼、河叉绕内有姜坑、茶坑、王家坑、狐狸坑四条山沟,聚居肖、游、王、郭、翁、刘、罗、巫、张、廖、叶十一姓氏,有67户246人
宝镜村古建筑群
宝镜古建筑群
2023-06-14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宝镜是一个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据《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名录》记载,因其前有田峒,有一井塘水清如镜,可食饮,又能灌田,故名宝镜。据宝镜《何氏族谱》记载,宝镜先祖何应棋,怡情山水,性喜遨游,于清顺治年间由道州溯沱水、冯河而上
龙道村
龙道
2023-09-07
龙道龙道位于钟山县城南面,距县城约15公里,该村初建于宋,依岭而建,前塘后岭,很有气势,该村古宅连遍,炮楼耸立,拾阶而入,如探古堡。该村有两大特点,一是连遍古宅,户户相通相连,家家青砖青瓦,巷道捡阶而上如山城,高楼耸立似城堡。很有一些地方特点
阳下村
阳下
2023-08-07
但是在一个小小的庄里,竟建有大大小小20多座宗祠,那就十分罕见了。在云霄莆美镇阳下,就有个云阳方氏宗祠群,每间宗祠都各具特色,保存完好,十分罕见。更难得的是,这些宗祠里,共走出30名进士举人
曲村—天马遗址
—天马遗址
2023-07-08
——天马遗址位于临汾市曲沃县城东北,北依崇山,东、南1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共计约11平方公里。曲——天马遗址共分为四大文化层,涵盖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和龙文化层、夏文化层、西周到战国文化层及秦汉元明文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