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山头下村 相关景点共 7500
下界首青瓷窑址
界首青瓷窑址
2023-07-26
界首青瓷窑址位于华埠镇界首东北300米·宋代·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面积约2100平方米,堆积厚度不等。1982年2月发掘,生产器物主要有韩瓶,胎色灰青,釉层薄,色青绿。其次是碗,胎色红褐。窑床已毁。窑具仅见束腰形圆柱垫具和垫饼。
下伊伊公庙
伊伊公庙
2023-08-04
伊伊公庙位于宁化县河龙乡下伊,年代为清。简介:又称水南古庙,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建,坐西朝东,由门楼、殿、正殿、配殿等组成,建筑面积342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附属文物有历次修缮碑刻9通
下亭陈氏民居
亭陈氏民居
2023-08-02
亭陈氏民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年代为民国。简介:系台湾原政界名人陈裕清(1918—1998)故居,坐北朝南,二层土木结构,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各三间,梢间进深二间,墙体承檩,悬山顶,二层前廊硬挑梁上构件雕刻精美,占地面积611平方米
下冯塘遗址
冯塘遗址
2023-07-30
冯塘遗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富堨冯塘。出土旧石器时期器物有:砍砸器、尖状器、盘状器、船形器、刻镌器、石矛等;新石器有石斧、半月形挂饰、柳叶形石镞、硸石、石凿、刮削器、雕刻器及陶器残件
下社堡址
社堡址
2023-07-06
社堡址,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7.4米,南北66.1米,分布面积3133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5.2~5.7米,顶宽1.2~2.8米,残高2.4~6.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13米。南墙正中辟有堡门。属明代遗存
下营郭家沟
营郭家沟
2023-03-02
郭家沟位于营镇东部,依山傍水,山湖相依,风景秀丽,泉甜物美,民风纯朴。山上松柏郁郁丛丛,山下的果树花果满枝,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小山村。郭家沟除了独特的生态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郭家沟还做了一个生态环保的绿色产业,工艺葫芦的深加工
下津桥
津桥
2023-04-01
津桥位于苏州市阊门外上津桥西,为一明代始建的单孔石拱桥。该桥拱券高大,全孔以青石建成,外观苍古,为枫桥路上一景。原为古运河重要渡口,隋代江南运河开通后,阊门一带商业繁荣,摆渡不能适应过往行人需要,明成化十八年(1482)建桥
崖下库
2023-11-19
永嘉县小若口北偏西2.5公里处山谷中,一涧长1公里,宽30余米,两侧陡壁高300余米,仅露一线蓝天,即著名的崖库。游人至此,恍若置身于摩天大厦的胡同中,黑魊魊的崖嶂从两旁向人压过来,仅夏日正午,才见几分钟阳光
塘下洋九间头民居
洋九间头民居
2023-07-26
洋九间头民居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塘240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3年11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塘洋九间头民居,塘洋九间头民居简介,塘洋九间头民居金华市义
下菰城遗址
菰城遗址
2023-11-19
菰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区道场乡,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建于战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中文名:菰城遗址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占地面积:440000m²建造时间:春秋战国批准单位:国务院批准时间:2001年6月批次:第五批
燕下都遗址
都遗址
2023-03-22
都遗址位于易县东南,为战国古遗址。1982年7月23日,燕都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燕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
下八里二区辽墓
八里二区辽墓
2023-07-01
八里二区辽墓,是位于宣化区八里北的八里附近的墓群。已发现的两座墓葬,均为八角形石砌穹隆顶单墓室,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室各葬有身罩铜丝网络的尸骨,系辽代契丹贵族中流行的特殊葬俗。1号墓还葬有高1.50米的真人木偶雕像两躯,腹部凿空,放有骨灰
宝珠村
宝珠
2023-11-16
村庄、稻田被郁郁葱葱的古树环抱着,村头、尾都建廊桥留住风水,居高临下,富屯溪如绿色的飘带,从凌云桥这边山脚飘啊飘,飘到三峰桥那边山脚,山头两桥相距五六百米,山脚江水蜿蜒万余米
下屋湾高楼
屋湾高楼
2023-06-10
屋湾高楼位于攸县渌田镇陵垅,资料记载,明代时期,由蔡姓先祖建楼以御匪患,东西宽24米,南北长8米,高13.8米,建筑面积192平方米,共三层,砖、石、木结构。高楼的墙面上设有十多个瞭望孔。战争年代的建筑,墙体、门窗、楼梯等的设计,都突显防卫功能
河下古镇
古镇
2023-02-23
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