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店湾私塾学堂旧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天赐湾革命旧址
天赐革命旧址
2023-04-17
天赐革命旧址时代:1947年地点:靖边县天赐乡天赐村保护范围:以院落围墙为界,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A区四边为界,向外延伸20米。2008年,天赐革命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向店战斗旧址
北向战斗旧址
2023-08-31
北向战斗旧址,位于光山县北向乡何小寨村。1947年12月14日凌晨,刘伯承率后方指挥所,中原局机关到北向何小寨宿营。敌整编第十一师13000余人,抢先到达北向,高庙山以南一带,敌我双方都于14日凌晨在北向一带宿营
圆瑛学堂
圆瑛学堂
2023-08-03
圆瑛学堂又名圆瑛文化纪念馆。学堂由圆瑛法师捐资修建,校舍于1943年破土动工,1944年初步建成,到1946年才完全竣工。学堂朝向东南,校舍长33米,宽11.5米,为土木结构二层楼,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总占地1000平方余米
刘店秋收起义指挥部旧址
秋收起义指挥部旧址
2023-08-30
确山刘秋收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确山县刘镇刘小学院内。原为火神庙中的文昌宫,现仅存文昌宫旧屋3间。硬山式青砖小瓦,明清建筑风格。1927年夏,蒋介石、汪精卫合流疯狂镇压0人。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惨遭失败,革命陷入低潮
长沙时务学堂
长沙时务学堂
2023-05-14
时务学堂位于湖南长沙。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冬,湘绅创办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时,蒋德钧嫌其迹近谋利,乃创为添设时务学堂之议,次年1月由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领衔正式呈报巡抚陈宝箴批准立案,旋由熊希龄等请两江总督刘坤一拨盐厘加价银7000两为经费
庙咀湾革命旧址群
庙咀革命旧址
2023-06-09
红安县詹镇庙咀·1931年·省文物保护单位共11处——陂安南县革命旧址、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陂安南县革命法庭旧址、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旧址、陂安南县医院旧址陂安南县合作饭堂旧址、陂安面县童子团旧址、陂安南县油印局旧址、陂安南县列宁小学旧址、陂安
高家湾八路军医院旧址
高家八路军医院旧址
2023-05-31
高家八路军医院旧址时代:1937—1939年地址:延安市延川县延川镇高家村保护范围:旧址围墙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0米。2014年,高家八路军医院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人和三堡学堂
人和三堡学堂
2023-04-10
人和三堡学堂位于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人和村,年代为清,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人和三堡学堂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人和三堡学堂,人和三堡学堂简介,人和三堡学堂梅州市梅县区人和三堡学堂旅游指南
江南水师学堂遗迹
江南水师学堂遗迹
2023-11-03
江南水师学堂遗迹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江南水师学堂遗迹1890年南京市中山北路江南水师学堂又称南洋水师学堂、江宁水师学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月16日开设,校址在南京下关仪凤门内,占地45亩。主要为南洋水师输送人才
三乐学堂
三乐学堂
2023-06-28
三乐学堂位于化州市平定镇旺洞管理区。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是明举人陈宗礼讲学的场所。青砖青瓦,土木构筑。坐北向南,二进,总面宽80,总进深75米,占地6000平方米
孔学堂
学堂
2023-09-23
贵阳孔学堂位于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段,背倚大将山,俯瞰花溪河。总布局分为已建成的公众教化区和正在建设的中华文化研修园,主要功能为学习、研究、教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海内外儒学名家,交流学术成果,开辟国学讲堂,诵读传统经典,演习文明礼仪
土山湾博物馆(土山湾孤儿院旧址)
土山博物馆(土山孤儿院旧址
2023-11-22
土山博物馆坐落在蒲汇塘路55号,即土山孤儿院旧址,在孤儿院内盛极一时的绘画、木工和印书三部,均将在这里得到原景重现。曾经由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任教,被称为中国西洋画摇篮的土山文化遗迹将在徐汇得以妥善保护,徐汇目前已经开始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
冷湾“公馆”旧址
“公馆”旧址
2023-05-17
公馆旧址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冷公馆遗址位于海曙区横街镇乌岩村虹岭自然村冷山,据80多岁的老革命翁绍初介绍,此公馆建于民国年间,为新四军北撤后主要活动地点,遗址整体呈方形,边长约50米左右,有住宿,取水,训练等多个部分组成
磨湾归建旧址
归建旧址
2023-09-20
归建旧址归建旧址,在江口县城郊区磨村的磨大寨,中心点在陈氏祠堂,是由礼堂(正屋)、两幢厢房、大门和围墙组成的四合院。是当年红军归建时开会、活动的主要场所
德华学堂
德华学堂
2023-04-08
德华学堂江岸区球场路64号武汉六中内建于1903~1908年市优秀历史建筑(一级)德华学堂由德国传教士创办,当时这里荒僻低洼,传教士从邻近取土填成校舍地基,并从德国运来红松木等建筑材料,施工建校,至1908年建成三栋德式风格的楼房,中间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