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张庙遗址 相关特产共 655
庙安脆红李
安脆红李
2023-07-07
安脆红李:安乡是宣汉县脆红李的发源地,又名中秋红李,果实在8月中下旬9月初成熟,丰产,高抗细菌性穿孔病。果实正圆球型,果面色泽紫红,果肉橙黄色,平均单果重2025克,果面光滑,粉质厚,皮薄,果肉脆爽,甘甜,核小,全离核,独具玫瑰香味,汁多如密,富含多种维生
庙种糯荔枝
种糯荔枝
2023-11-17
种糯荔枝:品种来源: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沙亭岗村荔枝自然杂交变异株特征特性:迟熟,果实6月底至7月上旬成熟。果正心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7.0~20.6克,果皮浅红色,果肉爽嫩、味清甜,品质较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可滴定酸含量0.14%,总糖含量1
观庙铺臭豆腐卷
铺臭豆腐卷
2023-10-13
铺臭豆腐卷:始于清初,为商城传统地方风味。此品制作,先用黄豆细磨精制成头薄豆腐,再卷成筒状置于特制木匣中捂闷,表面显白色茸毛后即成。成品有腐乳香,味鲜美,入菜可炒、炸、烩、焖,与鸡汤、鲜菇、蛋花等烹调成汤,滋味特佳,为他处仿制所不及。清代,观铺臭豆腐卷即
蒲庙铁锅芝麻饼
铁锅芝麻饼
2023-11-22
铁锅芝麻饼:起源于蒲、那楼、刘圩、中和等乡镇,原是邕宁人过年过节的喜庆小吃,现在只有少数老年人会做这种小吃,是一种将近失传的小吃。米面做的饼皮,黄糖加上若干种粟米加工成的饼心,在烧红的铁锅上烙干,撒上芝麻。其貌不扬的圆饼,香脆的饼面咬在嘴里咔吱而化,渗出
草庙子国光苹果
子国光苹果
2023-06-12
子国光苹果:存瑞镇草子国光苹果观光采摘基地,位于全国林果百强县怀来县的北部山区、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家乡存瑞镇。果园平均海拔800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果中珍品小国光苹果。镇域内共有果园近万亩,是国内最大的国光苹果规模化种植基地
庙头菠萝鸡
头菠萝鸡
2023-11-18
头菠萝鸡:黄埔的菠萝鸡是每年波罗诞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因为当年来自西域的朝贡使者达奚司空死时,人们听见有鸡叫,才循声找到达奚司空,误认为那只鸡就是神鸡。黄埔有一道特色菜,名字也叫菠萝鸡。关于菠萝鸡有一个和达奚司空有关的传说。传说在唐贞观年间,印度波罗人派遣一
水庙三草茶
三草茶
2023-10-29
三草茶:三草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三草茶,是由当地特产:灵芝、胶股蓝、冬虫夏草三种纯天然植物精制而成。长期饮用,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强身健体之功效。
四龙庙牛心柿
四龙牛心柿
2023-10-15
四龙牛心柿: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四龙村的牛心柿种植历史悠久,在古代是送往朝廷的贡品,被称为贡饼。牛心柿个大、肉细、汁多、味甜、无核或少核,其形状牛心,皮薄味甜,故称牛心柿。平均单果重25O克,最大果重375克。脱涩吃脆酥利口,烘吃汁多甘甜,晒制的牛心柿饼,甜
新郑灰枣
新郑灰枣
2023-10-18
新郑灰枣:地域范围孟庄、薛店、郭店、龙王、八千、新村、和庄、龙湖,谢庄、庄、芦义,南曹、十八里河等乡镇
义门苔干
义门苔干
2024-01-09
义门苔干:据传说,300年前创制于一个叫绣楼的村庄,所以,起初得名绣楼苔干。又因义门集称集,故又叫集苔干。苔干制成后一般打包运往各地销售,开包以后,清香扑鼻,因此被湖广和香港客商称之为香菜。这种苔干风味独特,人们视为珍品。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
湖口草龙
湖口草龙
2023-07-01
湖口草龙:旧时,湖口草龙多流行于流泗、青、大垅等地。清雍正庚戌年(1730年),青吴十一房村民,为祈求太平,驱邪除秽,保佑安康,编扎一条草龙,称平安龙,在全村1。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流泗周寿朋村村民周雍发编扎一条草龙,名谷龙,在村会上1。周雍发后
澧康葡萄
澧康葡萄
2023-07-18
澧康葡萄: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6月,办公地点位于湖南省澧县镇新年村,现有成员1373个。其中团体成员5个(分别是湖南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澧县志泰葡萄科技有限公司、株洲市天元区五星花木有限公司、武汉市周氏果业有限公司、江西省新余市江
界沟粉皮
界沟粉皮
2023-10-13
界沟粉皮:界沟粉皮界沟粉皮以虞城县界沟镇王小、丁大楼所产为上,已有200余年历史。制作方法是以绿豆淀粉为原料,加少许白矾,和成糊状,用旋子在开水中旋制而成。其特点薄均匀,大小一致,耐烫,烫好后晶莹如玉,隔日不食,色泽如鲜。
新郑小枣
新郑小枣
2023-10-18
新郑小枣:地域范围孟庄、薛店、郭店、龙王、八千、新村、和庄、龙湖,谢庄、庄、芦义,南曹、十八里河等乡镇郑名小枣。主产于河南新郑、中牟等地,也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之一,约占新郑枣区总产量的30%,是我国红枣出口拳头产品,主要固定销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经济效益
新泰密刺黄瓜
新泰密刺黄瓜
2023-10-02
新泰密刺黄瓜:新泰密刺黄瓜是由新泰市西庄镇孟村农民连方、凤明父子根据当地农家品种固有的优良性状,经过反复实践选择培育出的早熟、高产、抗病、耐低温的新品种。1955年,凤明和其父亲在田间耕作时,偶然发现有比一串铃旺盛的新单株,根据经验判断,凤明父子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