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当阳育溪民俗博物馆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当阳玉泉寺
2023-02-21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东麓。相传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结庐于此。南朝后梁大定五的(559年),梁宣帝萧察敕玉泉为覆船山寺。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晋王杨广应智头奏请在此起寺,敕名一音,后改为玉泉寺
民俗一条街
2023-10-11
民俗一条街民俗一条街位于核桃王公园对面,共有展厅13间,占地590平方米。现已打造民族工艺品展厅4间,展出的产品主要有核桃、大芸、艾的来斯绸、维药、民族手工艺品、玫瑰花、石榴酒、地毯等民族特色产品。根雕艺术品展厅2间
厦程里位育堂
2023-07-25
厦程里位育堂位于东阳市虎鹿镇厦程里村。位育堂,建成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建造者为程用祁,被村民称为八面朝厅,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意为达到中和境界,天地各在其位,万物生长发育,国家自然太平,曾经拥有明塘、天井45个,影壁两座,河沿塘1口,水井两口
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2023-04-26
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当阳市庙前镇境内的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巩河水库为主体,包括巩河水库部分水面及周边湿地和森林,总面积680.30公顷。湿地公园内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动物175种,植物375种
沈阳满族民俗村
2023-03-27
沈阳满族民俗村是以满族民俗风情、北方乡村田园风光和体育娱乐健身相结合的旅游新景区。这里有全国第一家满族民俗博物馆,展示清朝入关前,满族人民的历史、生产、生活、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还修建了青砖小瓦、泥坯草房的满族民居
石板溪娃娃鱼生态园
2023-03-03
石板溪娃娃鱼生态园3A景区位于珙县上罗镇育贤村,是一个以溶洞探奇、渔业观光、古生物科普、戏水品鱼为主的独特景区。中文名:石板溪娃娃鱼生态园地理位置:珙县上罗镇育贤村
人类民俗馆
2023-04-22
人类民俗馆(MuseumofEthnology)位于香港新界大埔滘红林路2号嘉里白鹭湖互动中心内,于2000年开幕,是香港首个以世界民族为主题的博物馆,展出来自世界各个地区的生活文化结晶共仟多件藏品,显示出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
碾畔黄河原生态文化民俗博物馆
2023-05-31
碾畔民俗文化博物馆,是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和延川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延川黄河原生态文化保护发展协会和碾畔村民共同创建的。馆藏陈列品两万多件,展出三千多件。碾畔黄河原生态民俗文化博物馆,从2003年初筹建,2004年投人活动
辽宁辽育白牛
2023-08-17
辽宁辽育白牛:辽宁饲养牛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契丹辽国建立后,由政府建立国有牧场,设官统一经营管理,到辽代中后期,契丹辽国群牧滋繁,数至百万有余(《辽史食货志》),除了官营国有牧场外,契丹上至亲王,下至平民,都有不同数量的牲畜私产。元明清至建国前后,牛已成为辽
福建会馆(烟台民俗博物馆)
2023-11-11
导游会馆由山门、大福殿、后殿、戏楼和两厢五部分组成,山门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结构建筑,主门3间,两侧次门各一间,外加两耳房,高约10米。屋顶由雕饰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蓝琉璃瓦。山门南面是大殿,为天后行宫的主体建筑。大殿正中供奉天后圣母塑像
日土民俗村
2023-09-30
日土民俗村距离县城约10公里。日土县民俗村是我县民俗保持最好的村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和独特的民族服饰,每年都要进行传统的马术表演,吸引着大量旅客前来观光。
牌坊堪比北京国子监,详细解读太原文庙(陕西民俗博物馆)
2023-12-16
牌坊堪比北京国子监,详细解读太原文庙(陕西民俗博物馆):太原文庙同时也是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文庙牌坊原位于最南侧,后挪至西侧,三间四柱三楼式。中间坊心题有蓝底金字的文庙二字,坊间上额描金彩绘双龙戏珠,这在全国同类文庙的牌坊上相当少见,仅有北京国子监牌坊上有类似的
上窑民俗文物馆
2023-04-22
上窑民俗文物馆位于风景优美的西贡郊野公园内,占地50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客家村舍。上窑村和邻近的一座灰窑与1981年被列为法定古迹,重修后于1984年开放为博物馆。上窑民俗文物馆是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分馆
育新学校入驻九龙湖 九龙湖新建学校知多少
2023-12-13
育新学校入驻九龙湖九龙湖新建学校知多少:随着九龙湖新城建设推进,各色市政配套也在逐步完善。在业主们颇为关心的教育配套方面,九龙湖小学、九龙湖初中、腾龙学校、示范性高中均已获批。另外,最近更是有爆炸性消息传出,育新学校确定入驻九龙湖南昌万达城!育新学校创办于19
天水民俗博物馆(南宅子)
2023-05-30
胡氏民居又称南北宅子,位于秦州区民主西路,分列路南北,隔街相望。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宅子是明代秦州举人、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私宅。南宅子始建于明嘉靖丙午年(1558),至隆庆元年(1567)完工。自建成至今一直由胡氏子孙世代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