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旌歙古道 相关信息共 814
徽州古道西线
徽州古道西线
2023-07-29
徽州古道西线位于安徽东至县葛公镇、洋湖镇、尧渡等乡镇,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仙寓山(红旗村里中组山脚至榉根关与东至分界处。(1)东至古徽道,始建于唐代,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的咽喉要道
回峰岭古道
回峰岭古道
2023-10-14
回峰岭古道位于安吉东坞,是古代安吉通往临安的军事要道,凡是安吉到临安经过的兵马,为了防止在进山的路上迷失方向,皆要在此上山休顿。回峰岭古道,起点龙王村,途径回峰岭,终点在董岭村,全程徒步7公里。
温州畲乡古道
温州畲乡古道
2023-04-03
温州畲乡古道起讫(途径)地点:西起景宁东坑镇,途径泰顺县石角坑,至文成县铜岭山森林公园终点达文成县西坑畬族镇。总长度:35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文成县畬乡古道始建于明清时期,旧时是文成县西坑畬族镇及周边村村民通往景宁县、泰顺县的重要交通要道
万源茶盐古道
万源茶盐古道
2023-09-20
茶盐古道是万源历史上的主要交通要道。以万源县城为中心的古大道东进城口、宣汉、下开县,南下宣汉至达州、开江、开县,西至通江、巴州,北上陕西至甘肃,贩运(卖)茶叶、食盐的商人都得经过这几条要道,因而这交通大道被称作茶盐古道
车岭古道
车岭古道
2023-08-03
车岭古道位于福建省寿宁县城南20公里处(斜滩镇山田村与清源乡阳尾村之间)。明中叶(1450~1460)建有岭路一条,山以形称,岭以山名,名车岭。全岭除岭亭引道稍平缓,此外无一节平路,素有车岭车到天之说
石壕古道遗迹
石壕古道遗迹
2023-08-28
石壕古道遗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观音堂镇石壕村境内,距三门峡约36公里。石坂坡上的车壕印痕全长约100余米,路面宽约6至8米,辙宽1.06米。车辙壕深0.25米,系车轮在石坡长期压辗而成。古道略呈西北、东南向
马岭森林古道
马岭森林古道
2023-04-03
马岭森林古道起讫(途径)地点:起始桐庐芦茨村经建德毛洲自然村、下梓州终点至浦江马岭村。总长度:28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马岭古道坐落在浙西山区建德东部与浦江县西部交界的县界山脉马岭山。马岭山,别名野马岭,海拔900余米
藏南朝圣古道
藏南朝圣古道
2023-09-30
藏南朝圣古道藏南朝圣古道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系信教朝圣者一生中梦寐以求且必经的朝圣古道之一,是一处独特的风景线。自我县毛吾角寺开始朝拜,沿途经措美县当许、乃西、洛扎县本巴、拉康径经浪卡子县返回泽当。沿途主要朝拜位于我县境内的毛吾角寺、乃西寺
上尧冲青石古道
上尧冲青石古道
2023-10-11
上尧冲青石古道地址:安化县大福镇李家村时代:清代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范围:以古道址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处四向各外延50米公布日期:安政发﹝2011﹞22号2011年7月,上尧冲青石古道,上尧冲青石古道简介,上尧冲青
霞喀罗古道
霞喀罗古道
2023-04-25
霞喀罗古道位于新竹县中央,联络新竹两大五峰、尖石山地部落,为日据时期的警备道,也是新竹山地部落重要交通干线,习惯上称的霞喀罗古道是指由清泉向东经高桥至白石派出所,再转向东北至秀峦的步道,行程记录即本篇所述,为老少皆宜的健行路线。
名山茶马古道
名山茶马古道
2023-09-07
雅安的气候适合茶叶生产,最佳产地在名山,因此名山是茶马古道的起始位置。名山是茶叶的汇聚地,周围的茶叶也通过古老的石板路输送过来。洪雅前往名山老路边的竹林深处,就藏着这样一条石板路。名山经过雅安通往二郎山的茶马古道,在民国以前都属于小路
湘粤古道南关街路段
湘粤古道南关街路段
2023-10-24
湘粤古道南关街路段地址:玉溪镇南关街时代:秦汉明类型:古遗址级别:省级概况:隋唐—民国时期古道上的繁华路段公布批次:湖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公布(第九批),湘粤古道南关街路段,湘粤古道南关街路段简介,湘粤古道南关街路段郴州市宜章县湘粤古道南关街路段旅游指南
新昌谢公古道攻略
新昌谢公古道攻略
2024-02-05
在新昌有一条非常有诗意的古道,人们称之为谢工古道,历史悠久,曾吸引众多名人前来游览。穿行于古道中,会经过班竹村、会野岭村、横板桥村、冷水坑村、横渡桥村、关岭头等。
瞿湖林源古道
瞿湖林源古道
2023-03-17
瑞安瞿湖林源古道起于湖岭镇林源村,止于与瓯海区瞿溪街道交界的分水城岭,公元5世纪就已形成,全长5.6公里,道宽1.5米。古道沿途有枫树、松树、竹林等,秋天丹枫似火,是一条很壮观的红枫古道。中文名:瞿湖林源古道起点:湖岭镇林源村全长:5.6公里道宽:1.5米
司马库斯古道
司马库斯古道
2023-04-24
司马库斯古道西起新竹县尖石乡的新光部落,经司马库斯,东迄宜兰、新竹交界处的鸳鸯湖,直线距离大约11公里,但一路曲曲折折,实际步程达50公里。古道昔为尖石后山泰雅族居民进出宜兰大同的要道,而且直到产业道路通抵前,司马库斯居民的出入、补给,仍充分仰赖此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