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无染寺 相关信息共 7500
宜良汤池万福寺
宜良汤池万福
2023-05-05
万福位于宜良县汤池镇涌金山。相传内供佛象万尊而得名。创建失考。明嘉靖间(15221566)谪戍云南的杨升庵已作诗《万福》咏之,云:临飞鸟外,楼出挂虹端。山翠沉云暗,湖舟雨寒。因阿凿户牖,依石构赞元。双树蝉栖稳,一花人折难。阴霞仍半没,晚霭试横看
石钟寺
石钟
2023-05-02
石钟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钟是石宝山古寺,其始修年代失却考。据《范志》载,明永乐(14031424)、正统(14361449)间,敕赐大少林寺僧了通、了晓重建
炉峰山无粱殿及五龙宫遗址
炉峰山粱殿及五龙宫遗址
2023-07-04
炉峰山粱殿及五龙宫遗址为明代古建筑,位于磁县陶泉乡北王庄村西炉峰山。炉峰山粱殿及五龙宫遗址是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掖西来寺
张掖西来
2023-10-06
西来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来巷。据《甘州府志》载:此建于明朝,它前身为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育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将自己的住房慈云精舍改为
上杭版“清明上河图”,美食秀水晕染幸福红土地!「两会视角 清新福建 ⑤」
上杭版“清明上河图”,美食秀水晕幸福红土地!「两会视角 清新福建 ⑤」
2023-08-30
上杭版清明上河图,美食秀水晕幸福红土地!「两会视角清新福建⑤」:色白味鲜,细腻如玉上杭旧县豆腐惹人馋有好水的地方才能酿出好豆腐碧水潺潺旧县河陪伴旧县豆腐走过了千年福建新闻广播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联合推出百集系列报道《幸福河水声》寻味闽西上杭揭开旧县河的幸福图景
东岳寺
东岳
2023-03-10
始建考,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由邑令李铸重建。分前后两殿,依山而建,高低相次。现存建筑为清代康、乾间(1662一1795年)遗物
上海真如寺
上海真如
2024-01-11
古刹真如位于普陀区兰溪路399号。始建于唐代,原在大场镇,原名真如院,又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宋嘉定年间僧永安在官场(今大场附近)改建后名真如院,名乃取自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变易
隆昌寺无梁殿
隆昌无梁殿
2023-05-20
隆昌粱殿在句容市宝华山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1990年曾进行维修.隆昌粱殿全部用砖垒砌,不用寸本,殿的装饰都用砖雕制成。在古铜股两侧,有左右两无梁殿,都是楼阁式。殿顶重檐九脊,内部系砖垒成的拱券,外部是仿本结构殿堂形式的砖雕
名山金刚寺
名山金刚
2023-09-12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刚位于名山区车岭镇金刚村。金刚,由四座瓦房构成,除正中大殿外,其余的三座瓦房呈品字形摆列。四座瓦房围绕着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坝子。坝子全由石板铺成,有一半的石板上已经布满了青苔,散落的砖块,声地诉说着这里曾有的历史
龙窝寺
龙窝
2023-05-11
石上佛,琢出斯形;石上有佛,未琢斯冥。风谡谡兮柏青,水湛湛兮石冷。是石是佛,一灯营营。明崇祯时曾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军务的河南虞城范志完刻在龙窝摩崖上的这一偈文,将龙窝的镇之宝石窟和柏檐石壁奇观可谓颂至骨髓
普门寺遗址
普门遗址
2023-11-10
普门遗址位于仲宫南部四道沟。在这三面环山,峻岭起伏,满目青翠的深山处,有50余亩的开阔地,便是旧时普门所在地。普门建筑年代考,北面有一大山俗称穆柯寨,相传是穆桂英占山为王操练兵马之地。
南京栖霞山层林尽,枫光无限,游客纷至沓来观赏美景
2023-12-21
南京栖霞山层林尽,枫光无限,游客纷至沓来观赏美景:今年栖霞山的红叶来得比较晚,主要原因是南京的气温不够低、湿度太低、阳光不充足所导致的。一般栖霞山的红叶在11月中下旬就会漫山红遍。此次追红叶走的是B线路,从北门开始,一清早就汇入赏枫的人群,最后到哼哈殿结束。
桐柏红叶景区:黄岗红叶红满天 层林尽染似彩霞
桐柏红叶景区:黄岗红叶红满天 层林尽似彩霞
2023-09-08
桐柏红叶景区:黄岗红叶红满天层林尽似彩霞:■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黄岗红叶,历经冬、春、夏、秋的蛰伏又悄然红透了革命老区大别山脉,闪耀着耀眼的红色喜庆,像温暖的轻吻,像火热的彩霞,呼唤着远方金色的田野,满山的火红映透天际,照亮了美丽的秋天。一年一度秋风劲,又见
南楼寺
南楼
2023-06-21
南楼与延祥、华首、明月、延庆、龙华寺、宝积、资福、香积、大慈、华岩、花手、东林寺、护圆、法云、太平、拨云、佛迹并称罗浮历代十八。中文名:南楼建立时间: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文献:《罗浮山志汇编》说明:历代十八之一
寿光慈化寺
寿光慈化
2023-08-17
王高村曾因村东建有王高古塔和慈化而远近闻名。王高塔在慈化内,先建的慈化后建的王高塔。塔是慈化中的佛塔,因坐落在王高村东侧而得名。早已荡然迹,建于何时传说纷纭。据民国县志载,塔前有两块古碑,一碑额书有大魏重修慈化碑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