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无锡十大国庆旅游好去处 荡口古镇上榜宜兴竹海排名第二 相关特产共 2351 条
竹、竹藤制品
2023-09-08
竹、竹藤制品:产品产地:杭州余杭产品特性:品种繁多,做工精细,造型奇特。产品简介:据1985年普查,余杭竹林23.9万亩,百丈、长乐、双溪等镇最集中,品种有毛竹、早竹、苦竹、石竹、浙江淡竹、浙江刚竹等32种。余杭的竹藤制品还享誉海内外,南宋绍兴年间,余杭竹编的
广宁竹
2023-11-08
广宁竹:广宁县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享有这一盛誉的县份。广宁地处粤西北部,绥江中游,属南亚热带北缘,环境气候非常适宜竹类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据有关专家对在广宁境内挖掘出土的文物(战国晚期墓葬群中的青铜竹刀及竹织盛器)的考古鉴定,广宁已有2000年
无锡排骨
2023-12-15
无锡排骨:无锡排骨是江苏省无锡地区特色传统名菜之一,也是具有地方风味,名闻中外的旅游食品。无锡排骨传统名称叫无锡肉骨头,兴起于清朝的光绪年间(18721909年)。20世纪80年代,为了方便作为旅游食品来推广而改名无锡排骨。油而不腻,酥软香甜,咸甜调和,肉美汁
宜兴紫砂陶
2023-08-27
宜兴紫砂陶:宜兴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茶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独特优
宜兴阳羡茶
2023-08-27
宜兴阳羡茶:宜兴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古茶区之一,如今这里已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在宜兴山区,青山逶迤,绿带萦绕,百里茶区生机勃勃,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人称茶的绿洲。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
无锡毫茶
2023-06-25
无锡毫茶:无锡毫茶是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特产。无锡毫茶外形肥壮卷曲,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
老厂竹根水
2023-07-08
老厂竹根水:老厂竹根水老厂竹海自然环境幽雅别致,这里水秀山青,气候温和,常年云蒸霞蔚。山间溪流密布,泉水叮咚,林中修篁荫殒、鸟语花香。有人用风吹竹浪千万层,涛声悦耳百鸟鸣;山峦起伏群岭秀,终年不凋气宜人的诗句来形容竹海的美丽景致。竹海似一块碧玉,终年翠绿。每年
小径竹
2023-09-17
小径竹:小径竹具有保养水源、固土护岸、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属笋竹两用竹种,竹笋脆嫩可口,营养丰富。是上等的天然保健食品。我市现有小径竹面积18630亩,竹种丰富,有绿竹、麻竹、红壳锦竹、花哺鸡竹、红哺鸡竹、白哺鸡竹、早竹、富竹和黄甜竹等20余个
竹宴席
2023-12-16
竹宴席: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笋煮鸡、酸笋煮鱼、黄笋丝炒豆米之类的竹菜,配以竹子烧火、竹甑蒸饭、竹筒打水、竹盒装饭,竹勺盛饭,竹筷吃饭再加竹桌竹凳,构成了颇具特色的竹宴席。
宜兴乌米饭
2023-08-27
宜兴乌米饭:传说:目莲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饿鬼道受苦受难,目莲修行得道后,费尽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每次备了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目莲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上饱饭,百思不得其法,为此,经常在山上徘徊。有一天(其时为农历四月初八),目莲在无奈、烦
海宴富贵竹
2023-11-07
海宴富贵竹:海宴富贵竹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富贵竹(学名:Dracaenasanderiana),别名竹蕉、万年竹,开运竹、富贵塔、竹塔、塔竹。放在文昌位又叫文昌竹(通常放4支)。属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原产于非洲西部的喀麦隆。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主要作盆栽观赏植
竹凉席
2023-11-19
竹凉席:竹凉席融安竹凉席系列产品年产量达60多万床。由于其竹质优良,工艺精美,已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并且,融安的竹凉席厂家已出国发展,在越南、泰国等国办厂,正在进一步做强做大。
麻竹
2023-12-14
麻竹:2003年4月底,经过考察,德宏州将瑞丽麻竹、陇川麻竹、梁河鲜藕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为国家列项的示范区,11月初国家将瑞丽麻竹列为国家一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陇川麻竹、梁河鲜藕列为国家二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陇川县目前已栽植麻竹2100hm^2。分析了陇
宜兴紫砂陶花盆
2023-08-27
宜兴紫砂陶花盆:宜兴紫砂陶花盆用的是当地一种紫砂泥陶土制仿而成,它有高矮大小之分,方圆曲直之别,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盆围大至七尺,小至半寸。高盆可植悬崖式的花木,浅盆用来布置水石,树桩盆景,相得益彰。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元朝,紫砂陶器的烧制工艺逐渐成熟已开始在
楠竹
2023-10-22
楠竹:咸宁种植楠竹传说有5千年的历史,早在清朝康熙年代的咸宁志书上就有竹影蟾光洁、桂影有余光、月来窗写竹,风过彻梳荃的诗句。清末至民国初年,咸宁楠竹已遍布全境。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咸宁的楠竹为革命作出过贡献。北洋军阀在汀泗桥失败后,向北退守咸宁城,由于时遇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