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杞县大云寺塔 相关信息共 7500
杞县大云寺塔
杞县寺塔
2023-08-27
寺塔俗称瓦岗塔,在县城南25公里瓦岗村东北隅,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依宋初原塔旧迹补建而成,塔高21米,青砖迭砌,仿木结构,七级八角形,逐层内收,层层出檐。寺塔为七层平面八角形仿木结构,青砖叠砌,层层出檐,逐层内收,卯榫相扣,十分坚固
云岩寺塔
寺塔
2023-11-21
寺塔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寺塔五代周显德六年(959)苏州市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寺塔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俗称虎丘塔。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的虎丘山上
云接寺塔
寺塔
2023-07-13
寺塔坐落在辽宁省朝阳市城东南15里的凤凰山接寺内,因山上、山下均有寺塔,此塔又称为中寺塔。该塔为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7米。分为塔座、塔身、塔檐、塔顶四个部分
杞县柳编
杞县柳编
2023-10-16
杞县柳编:杞县特产柳编是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手工艺品之一。杞县柳编的编织技术主要包括:精编、穿编、定编、木编、平编、拧编6类,杞县柳编产品涉及盘、篓、篮、筐等家用品,还有书箱、摇篮、花瓶、屏风、画框等装饰品。杞县柳编柳条色白、质柔、纤细。杞县特有的原材料,加上特定
杞县孔庙
杞县孔庙
2023-08-27
杞县孔庙位于河南省杞县县府前街路北黉学(学宫)院内,为黉学的重要建筑部分。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始建,永乐、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多次修葺。中文名:杞县孔庙地理位置:河南省杞县始建时间:1370年
河南开封第一人口大县,和周口接壤,拥有大云寺塔景点
河南开封第一人口大县,和周口接壤,拥有寺塔景点
2023-08-03
河南开封第一人口大县,和周口接壤,拥有寺塔景点:河南省开封市有5个区、4个县,其中人口最多的是一个单字县——杞县,官网显示该县总人口约105万,是开封市第一人口大县。杞县位于河南省的东部,也是开封市的东部,和商丘市、周口市接壤。国道贯穿南北,郑民高速、商登
杞县大蒜
杞县大蒜
2023-10-16
杞县大蒜:杞县大蒜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的精心培育,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土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产品远销英、美、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杞县大蒜的主要特点是个大瓣、蒜肉洁白、鲜差不多爽脆、辛辣味香,尤以吃过生蒜后,口腔中不留异味而受到欢迎
内乡法云寺塔
内乡法寺塔
2023-08-29
寺塔又名圣垛寺塔,位于马山口镇正西偏北的圣垛山南麓。该塔重修于明,为七层八角棱锥状,全部是青砖砌筑而成,周基长18.4米,高23米,底直径5.8米,塔身内收,层次分明,造型简洁,雄伟壮观,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砖塔,现保存基本完好
杞县红薯泥
杞县红薯泥
2023-10-16
杞县红薯泥:杞县红薯泥说起红薯,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在生活困难时期,杞县人曾经视红薯为生命,有谚语为证: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然而,自古善烹调的杞县人却能将再普通不过的红薯做出百般花样来。其中红薯泥就是一例。红薯泥是杞县的一道名菜。它的制作方法很讲
杞县酱菜
杞县酱菜
2023-10-16
杞县酱菜:河南开封杞县是酱菜的故乡,以莫家酱菜闻名海内外,酱红萝卜色泽鲜红,咸中透甜,酱香浓郁、红薯泥香而不腻至今广为流传。明德堂莫氏酱菜始创于(1815)年清朝嘉庆年间,莫特生先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革新酿制而成,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莫氏酱菜又是开封酱菜行业
杞县酱红萝卜
杞县酱红萝卜
2023-10-16
杞县酱红萝卜:酱红萝卜产地:中国河南杞县。以红薯和萝卜为主食、主菜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偶尔吃上一次,大多是出于尝鲜的目的和对营养的需求,并不是裹腹充饥的需要。但是,杞县的能工巧匠们将红薯精制成红薯泥,把萝卜腌成酱红萝卜,其味道可就大不相同了。凡到过杞县,吃过这
绍兴大善寺塔
绍兴寺塔
2023-07-21
寺塔位于浙江绍兴市区子余路。原建于善寺内,故名。今寺毁塔存。塔始建于梁天监三年(504年),屡兴屡废。今塔重建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重修
杞县蒸馍样
杞县蒸馍样
2023-07-15
杞县蒸馍样:杞县蒸馍样蒸馍样也叫馒头,在介绍杞县蒸馍样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馒头的来历:《三国志》: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今班师,安可
岳西法云寺塔
岳西法寺塔
2023-08-01
清同治年间重修法寺碑载:潜北后山寺,又名法寺,浮屠七级,建于晋咸和年间(326—334年)。咸丰之际,劫火四起,塔存而栋宇皆毁……。重修的法寺于1958年拆毁。现存的古塔,为本县最高的佛教建筑
杞县大同中学旧址
杞县大同中学旧址
2023-08-27
杞县私立大同中学旧址位于杞县城内金城大道中段。进步知识分子孟昭朴、孟昭渠于1920年初,利用其父孟广乐(号)时人孔庙(学)奉祀官之便在杞县孔庙开办了一所私塾,专门招收追求进步的13至18岁的中小学生和其他私塾学生。这批学生后来都到北京、南京、开封等地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