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桂岭书院 相关信息共 5801
李桂芬村
芬村
2023-11-10
景区称号:乡村旅游(山东最美乡村)李芬村位于济南市商河县殷巷镇西部,北依省级湿地公园—始建于西汉年间的大沙河,村容整洁、风景优美。作为曾经的黄泛区,大沙河沿岸肥沃的细沙土壤非常适合各种瓜果的生长,千百年来,这里物产丰饶,瓜果飘香
天桂山风景区好玩吗 天桂山风景区怎么样
山风景区好玩吗 天山风景区怎么样
2024-10-16
山风景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境内,是一处充满了人文情怀的特色自然风景区,每天都会吸引世界各地大量游客前往参观,这里的自然美景令游客印象深刻,是一处难得的好去处。
吉安阳明书院
吉安阳明书院
2023-11-14
阳明书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风景区内,其前身为九邑会馆、青原会馆,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在青原山讲学,奠定了江右王学的发展基础,并使庐陵成为理学之邦,有东南邹鲁,西江杏坛之誉
衡山文定书院
衡山文定书院
2023-06-11
文定书院即胡文定公祠,位于湖南衡山。现为岳云中学春秋楼(即科技楼)所在地。胡文定公,即胡安国(1074—1138),南宋理学家,字康侯,死后谥文定。原籍福建崇安,迁居湖南南岳。他17岁时入太学学习,是二程(程颐和程灏兄弟)的私塾弟子
大朗书院
大朗书院
2023-09-02
大朗书院越州文化千秋耀,浦水珠光万古流。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交相融合,成为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诞生在六万大山的南麓古越州厚重而灿烂的客家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追溯古越遗风、寻觅客家文化便成为我梦中的理想
鞍山书院景区
鞍山书院景区
2023-07-25
鞍山书院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云峰镇长濂村文化村,属长濂村休闲旅游风景区景点之一,距遂昌县城10公理,距遂昌金矿约5公理,地处松阳、遂昌、武义、金华、龙游五县的交界处,龙丽高速公路出口处,交通便利。长濂文化村:长濂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杰地灵
双桂庆云寺
庆云寺
2023-04-02
庆云寺位于文成县双乡双垟包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清乾隆、光绪间曾两次重建。除部分石柱础和两口大铁锅属明代原物外,现存建筑基本保持晚清风格。寺由金刚殿和大雄宝殿组成合院。金刚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均系木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
益阳龙洲书院
益阳龙洲书院
2023-10-12
龙洲书院位于益阳资江南岸龟台山上。明嘉靖三十年(1551),知县刘激自捐俸金,令民所犯(罪)情甚轻力能赎者赎以瓦木材料,又集侵占县学隙地之人抵修祠阁,在龟台山建成书院,前濒资江,以其位于会龙山与十洲之间,取名龙洲
生晒桂元肉
生晒元肉
2023-11-23
生晒元肉:现代医学、营养学分析证明:龙眼及其制品龙眼干、龙眼肉、龙眼膏、龙眼酱等,具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养血安神之功效,元干可作为治疗病后体虚、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的佳品。龙眼的医疗价值早在《本草经》中已有载:龙眼甘平、无毒、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
鹅桂洲岛
洲岛
2023-10-27
广州最后一块原汁原味的岭南水乡——东江增城段的鹅洲岛。岛上深涌村只有1000多住户,靠船出入,岛上生态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保持了原始风味。旧村入口设有门楼,两层楼高,上面的青石横额注明是光绪戊戌年,已有上百年历史
金牛岭
金牛
2023-09-11
金牛位于万泉河出海口博鳌风景区内,距琼海市区(嘉积镇)约20公里,山峰形似牛体而名。金牛山脚村寨错落,椰树成林,绿叶瓦房相互掩映。上林木葱笼,怪石嶙峋。从脚南坡,有一条崎岖曲折的小径通上顶峰,游人可攀援而上,观赏山景
中共黔桂边委旧址
中共黔边委旧址
2023-09-25
0黔边委旧址0黔边委旧址位于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6月,0黔边委由广西乐业迁到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领导今贵州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紫云和广西的凌云、乐业、凤山、南丹等地区的地下工作,时间长达8年
如膏书院
如膏书院
2023-06-10
如膏书院位于利川市南坪乡南坪镇,清代。是利川置县后最早的义学之一,现存前厅、中殿和后殿。砖木结构,硬山式瓦顶,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院内保留有碑刻11通。前厅为山门,正殿为抬梁式木构建筑,后殿为穿斗式木构件。(第四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越秀濂溪书院
越秀濂溪书院
2023-04-09
越秀濂溪书院位于越秀区西湖路小马站19号。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小马站现状路东边线,北至周濂溪祠后墙界碑及附属建筑北墙线一线,南至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所在建筑北墙线一线,西至冠英书院建筑东立面一线
崇文书院遗址
崇文书院遗址
2023-07-26
崇文书院遗址位于大溪边乡阳坑口村后山·南宋—清·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光绪《开化县志》载:西岩,县北六十里,高十余仞,广倍之;洞顶有清泉一线,溅滴不绝。左侧有小口,光自内出,屈身可进数十步,别开一境。深五丈余,举首有天可窥。少监程俱常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