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梨树长山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梨树长山遗址
梨树遗址
2023-07-14
遗址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四批1987.10.20地址:梨树县河山乡年代:新石器至青铜类别:古遗址管理单位:梨树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遗址位于东辽河畔一丁字形的慢岗上,地势北高南低。遗物集中分布在山岗南部靠近湖泊的向阳坡上
长山遗址
遗址
2023-06-08
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京山县宋河镇高升村,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左右,内涵丰富,地面采集到许多陶器(片)。该遗址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价值。(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梨树园子城址
梨树园子城址
2023-03-23
梨树园子城址位于长春市德惠市大房身镇梨树园子村,类别为古遗址,时代为辽金。梨树园子城址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梨树园子城址,梨树园子城址简介,梨树园子城址长春市德惠市梨树园子城址旅游指南
梨树五味子
梨树五味子
2023-06-19
梨树五味子:梨树特产五味子是主产我国东北的道地中药材,很早就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我国67种传统大宗药材之一,以其果实粒大丰满,皮肉厚,有油性,色紫红,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蜚声国内外医药市场。五味子,俗称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
梨树玉米
梨树玉米
2023-06-20
梨树玉米:梨树玉米是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特产。梨树县种植玉米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著名的黄金玉米带。梨树县的基础产业是农业,素来就有梨树是黄金玉米带的美誉。1998年的粮食产量是19.4亿公斤,是1978年粮食产量的8.9倍。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梨树县的一
梨树乡雪景
梨树乡雪景
2023-07-16
梨树乡隶属鸡西市梨树区管辖。位于市境西南部。乡政府驻梨树区城区十一道街。梨树乡,原称梨树沟,因昔日此沟多生梨树,故名。清末,属穆棱县管辖。随着放荒招垦的发展,形成了下梨树沟屯。中华民国成立后,划归第二区管辖,后改隶第四区。东北沦陷后期,隶属梨树镇街管辖
梨树岭古道
梨树岭古道
2023-03-31
梨树岭古道位于贵池区里街道梨村华岭组、清溪街道白沙社区电安组(六峰组、栗冲组),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古道沿线两侧2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古道沿线两侧50米范围内。
梨树红小豆
梨树红小豆
2023-08-19
梨树红小豆:红小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红豆。英文名:Redadzukibean。红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红小豆含多种营养成分,每100克红豆中含蛋白质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钙76毫克、磷386毫克、铁4.5毫克、硫胺素0.
长坨子遗址
坨子遗址
2023-03-28
坨子遗址位于白城市通榆县团结乡新春村,类别为古遗址坨子遗址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坨子遗址,坨子遗址简介,坨子遗址白城市通榆坨子遗址旅游指南
梨树蓝莓
梨树蓝莓
2023-08-19
梨树蓝莓:鸡西市梨树区把蓝莓种植作为农业调整、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切入点,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蓝莓庄园现已粗具规模,显露生机。2012年鸡西市梨树区蓝莓种植可达到605亩,已建成720平方米棚室20栋。其中:蓝莓育苗大棚3栋,温室大棚2栋,采摘观光示
梨树山楂
梨树山楂
2023-08-19
梨树山楂:山楂,又叫山里红、仙果,牧狐狸,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灰色,有浅黄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宽卵形,伞房花序,花白色,后期变粉红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淡色小斑点。花期56个月,果期710月。生于海拔4001000米间
长勺之战遗址
勺之战遗址
2023-08-20
勺之战遗址位于今苗山镇杓山南,这里有杓勺氏居住遗址。《齐鲁文化大辞典》载:勺,古地名。春秋鲁地。因商遗民勺氏居此地而得名,故址在今莱芜东北。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4年),齐鲁勺之战即发生于此
山长住房
住房
2023-09-06
住房位于柳州市柳侯公园内,罗池北面是住房,门上有联曰:乐追唐虞承孔圣,勤载桃李续柑香。,是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宋元时官立书院置,讲学兼领院务。住房原为清代柳江书院建筑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
梨树高粱
梨树高粱
2023-08-19
梨树高粱:高粱,禾本科,高粱属。1年生草本。秆实心,中心有髓。分蘖或分枝。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种子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
长春宫遗址
春宫遗址
2023-10-01
遗址位于朝邑镇北寨子村,距县城东16.2公里。北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宇文护筑,初名晋城。建德二年(573),因晋城三面悬崖,东临黄河,面对古蒲津关,登高可以远望太华、中条二,俯视黄、洛、渭三河,花木茂盛,四时如春,遂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