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武警一支队十中队荣誉室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闽南支队成立遗址
2023-04-03
闽南支队成立遗址位于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乌山坪水西山岩葱仔寮。1947年6月18日,中共闽南地委书记陈文平参加闽粤赣边工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今后党的总任务是创造闽粤赣边区人民解放军和解放区,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
闽中支队兵工厂旧址
2023-04-04
闽中支队兵工厂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车口村外坑自然村。贵峰岩座落于瑶山、车0界的狮头山半山腰处,该处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地处险要且隐蔽,只有一条羊肠似的悬崖陡路可通此洞,洞内面积约60平方米。该洞是交通要冲的制高点,站在石洞顶,可洞察大洋全貌及动静
靳月英荣誉室
2023-10-15
靳月英是淇县黄洞乡鱼泉村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1923年生,1956年入党,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模范、全国拥军模范。她先后五次进京,受到过三代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奖励100多次
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
2023-07-28
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位于舒城县高峰乡东港村韦家大屋。时代为1938年3月—1939年6月,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外文名:TheNewFourthArmydetachmentofthefoursiteinShu地理位置:舒城县高峰乡东港
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
2023-10-07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简介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进驻通渭县城。三十日傍晚,红军文艺联欢晚会和大会餐在南门外的河滩上举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由第三纵队参谋长张经武主持
凤山庄抗日杀敌自卫中队旧址(绍聪祖祠)
2023-06-23
凤山庄抗日杀敌自卫中队旧址(绍聪祖祠)位于潮阳区西胪镇东凤村大沟围路,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2010年3月22日,凤山庄抗日杀敌自卫中队旧址(绍聪祖祠)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凤山庄抗日杀敌自卫中队旧址(绍聪祖祠),凤山庄抗日杀敌自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第二卫生所
2023-03-23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第二卫生所位于荥阳市环翠峪风景区三坟村(即县南庙子乡卧龙台下三坟村),群山环抱,山青水秀。1944年11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第二卫生所在三坟村设立。全所五六十人,设有手术室、药房、病房,茅屋25间、窑洞5孔,可容纳伤员病员数十人
中国工农红军总支队干部大队旧址
2023-04-21
中国工农红军总支队干部大队旧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后街37号,是在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医疗通讯班(西后街58号)原貌复原重建。2001年6月30日正式开馆,展厅由17个房间合抱的四合院构成
禅师明十墓
2023-08-07
禅师明十之墓整体通长9米,宽5米。坐北面南为一覆钵式佛塔。佛塔由顶、身、基三部分组成,塔底座直径3.2米、高约4米,塔顶为莲花状。塔中有一小塔,小塔直径50厘米、高1.5米,小塔上书禅师明十宝塔
平江十大碗
2023-07-18
平江十大碗:所谓十大碗,就是在平江传承了几千年的美食呷情席。十大碗是我们这乡下宴席的主要形式,乡下没有酒店,办宴席都是在自家里,邀请本地的做菜师傅上门掌勺,乡下家家户户都有柴火大灶,十大碗就是用当地的食材做出的本地菜。十大碗其实只是一种招待客人的方式,乡下任何
平乡十香菜
2023-06-13
平乡十香菜:平乡十香菜是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的特产。平乡十香菜是一种腌制的小咸菜,制作精良,品种多,质量好,香、咸、甜、酸、辣、嫩脆,味道齐全,鲜美适口。平乡县油召乡八辛庄村腌制的小咸菜,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称这种小咸菜为十香菜,如今十香菜已成为村民脱贫致
高平十大碗
2023-12-12
高平十大碗:高平位于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高平十大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晋菜系。十大碗共10道菜:水、铬桃肉、碗子肉、肠子汤、天和蛋、软米饭、扁豆汤。中文名:高平十大碗外文名:TenbidbowlsinGaoping分类:晋菜系主料
禹州十三碗
2023-12-21
禹州十三碗:禹州十三碗完全属于禹州地区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主料为大肉、豆腐,辅料为焖子、粉条,取材仅限于家养的经年肥猪、自家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已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乡厨不断改进,终于成就了如今的特色十三碗。中文名:禹州十三碗外文名:Yuzho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
2023-04-29
解放战争时期,该乡曾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活动的根据地和巩固的后勤基地,现留有金萧支队被服厂、修械所、金萧报社、后方医院、干训班、后勤部等党史胜迹旧址、遗址12处
粤赣边支队交通站旧址
2023-06-19
粤赣边支队交通站位于和平县彭寨镇群联村瓦屋自然村。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母亲梁水娣(当地人称肖母)与她的三个儿子都参加了革命,并将自己的家与祠堂作为游击队的隐蔽地点和交通站。粤赣边支队通过这个交通站,传递信息、传送情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