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水口陶窑 相关景点共 217
水口口岸
水口口岸
2023-09-04
国家一类口岸。位于广西龙州县西端水口镇与越南交界的边境线上,与越南驮隆口岸仅一河之隔,与毗邻的越南高平省省会距离仅70公里,距崇左市中心102公里,具有较为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在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就开始对外开放,是广西最早与越南进行民间贸易的关口
桥头江家——毛泽东水口旧居
桥头江家——毛泽东水口旧居
2023-06-10
桥头江家——毛泽东水口旧居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口村桥头江家组。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1个师3个团缩编为一个团,在军队内部成立士兵委员会,并提出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
水口山工人秘密聚会旧址(四十八间)
水口山工人秘密聚会旧址(四十八间)
2023-06-11
水口山工人秘密聚会旧址(四十八间)位于水口山铅锌矿区中部,西北与民主村职工宿舍相毗邻。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早期。大革命时期,水口山工人骨干在此秘密聚会。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口山工人骨干会议旧址(水泵房)
水口山工人骨干会议旧址(水泵房)
2023-06-11
水口山工人骨干会议旧址(水泵房)始建于民国初期,土木结构,双屋面,歇山顶,土砖墙体,十字木梁架,50年代后开辟用来作为新华书店,提供给矿区工人学习知识。1922年夏,毛泽东到水口山考察工人现状,在此召开工人骨干会议
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圆山村)
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圆山村)
2023-06-11
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圆山村)位于水口山铅锌矿区东北部,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13.2平方米。始建于60年代,砖混结构,每栋建筑居两户,为水口山铅锌矿干部住宿的套间房,现存9栋。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口山铅锌矿局办事公署旧址
水口山铅锌矿局办事公署旧址
2023-06-11
旧时称白寮台,是水口山工人劳作后休息的聚集地。始建于民国初期,是当时铅锌矿局的办事公署。位于水口山铅锌矿区南部,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二层欧式小洋楼,砖木结构,歇山顶,滴水平檐,红板瓦覆面,外墙为红砂碎石覆面
水口山铅锌矿专家楼旧址
水口山铅锌矿专家楼旧址
2023-06-11
水口山铅锌矿专家楼旧址始建于1953年5月,建成于1953年底。建筑面积44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T字形,砖木结构,青瓦屋面,红砖墙。1952年10月,原苏联专家援建铅锌矿,为了解决专家的住宿而建,有10多位专家在此居住,1956年专家撤离
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民主村)
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民主村)
2023-06-11
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民主村)位于水口山铅锌矿区的西部,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大部分坐北朝南。部分坐南朝北。每栋住宅一字条形分布,住宅中间以墙体隔开分出四户;每两栋一排,对称平行,建筑本体分砖混结构和土木结构
考溪村水口茶亭及太子庙
考溪村水口茶亭及太子庙
2023-04-01
考溪村水口茶亭及太子庙考溪村水口茶亭坐落于考溪村口,坐北朝南,建于民国13年,一进三开间,人字顶,占地面积28平方米。与太子庙一墙之隔。太子庙坐落于考溪村口,坐北朝南,建于民国年间,一进两隔间,人字顶,占地面积68平方米
水口山铅锌矿二号竖矿井
水口山铅锌矿二号竖矿井
2023-06-11
位于水口山铅锌矿矿部西北,是铅锌矿地下至地面矿石提拉主矿井,井口海拔236.5米。始建于民国初年,初开是斜坡式矿井,后经技术改造,变成提拉式竖井,建国复矿后,多次对2号矿井进行了技术改造,现仍为铅锌矿出矿主井
昌溪庙坦及水口
昌溪庙坦及水口
2023-10-18
昌溪庙坦及水口安徽省歙县忠烈庙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越国公汪华)及其第八子(汪俊,村人尊称八老爷)该庙共分三间。正间供了汪公大帝两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庙前广场即庙坦,500平方米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2023-02-23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
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会旧址——康家戏台
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会旧址——康家戏台
2023-06-11
康家戏台——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会旧址位于衡阳市常宁市松柏镇金联村戏台边组。1921年冬,毛泽东在衡阳建党后,多次指示衡阳的党组织亚欧以水口山为重点,深入群众中去,启发工人觉悟,传播马克思主义
宝瓶口(引水口)
宝瓶口(引水口
2023-10-31
宝瓶口是进入都江堰景区的第一个水利工程。实际上是李冰人工挖掘的一个宽不足20米的水渠,但却极其关键,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用以严格控制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其从高处看像瓶口,故而得名,亦取保佑平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