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淮安清江浦文旅为媒 续写运河名城壮美史诗 相关景点共 7500
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
运河文化长廊景区
2023-02-23
公元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时任朝廷督运总兵官陈瑄沿北宋沙河故道开凿了一条运河线上不平常的河道,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江浦江浦的开埠,对于运河全线漕运的畅通、明清时期淮安在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的奠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由此成就了淮安运河之都的称号
丹霞口文旅小镇
丹霞口小镇
2023-02-20
以赏七彩丹霞、观《回道张掖》、品地方美食、住特色客栈主打产品的丹霞口小镇,已成为临泽文化旅游市场的新引擎。连日来,张掖市临泽县丹霞口小镇游客爆满,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一票难求,湖畔餐厅、主题客栈、石头城酒店游客爆满
江浦文庙
江浦文庙
2023-11-20
江浦文庙位于江浦县珠江镇东门大街,座落在县城东北隅的凤凰山下。文庙是供奉和祭祀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庙宇,因孔子曾被追封为宣王遂得以称名。它与祭祀仁义至上的忠义先贤关云长的武庙相配而珠联璧合
媒仙古槐
仙古槐
2023-08-19
仙古槐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锦秋街道办事处湾头村中部十字路口,古槐正北侧矗立着一座碑,上刻仙二字。当地传说该古槐董永的媒人。古槐至今有400余年的历史,树干枯空,树冠一半枯死,另一半却顽强而执着地长出繁密的树枝,郁郁葱葱,葱翠欲滴,堪称一个生命奇迹
名城展览馆
名城展览馆
2023-09-18
阆中名城展览馆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城西、武庙街50号,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布局严谨、典雅、古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座北朝南
上海江浦公园
上海江浦公园
2023-11-21
江浦公园位于杨浦区长阳路1111号,东起齐齐哈尔路、西至江浦路、南邻长阳路、北止昆明路,占地面积38500m2。其中建筑、道路、广场面积7908m2;绿地面积25887m2;水体面积4705m2
观文清墓群
墓群
2023-09-14
墓群(曾文锦墓、马儒官夫妻墓、王汝举夫妻墓、曾纪镛墓)位于古蔺县,年代为。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函〔2010〕259号)
淮安水利枢纽风景区
淮安水利枢纽风景区
2023-07-17
淮安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南郊楚州区、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北侧的淮河入海水道上,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Ⅰ等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有入海水道穿京杭运河立交地函以及古盐河与安河穿堤涵洞、渠北闸和入海水道北堤跨淮扬公路立交旱闸
续灯禅寺
灯禅寺
2023-07-10
灯禅寺灯禅寺位于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砖瓦厂居民区,建于2003年,总投资430万元。该寺庙由美籍华侨宗才法师兴建。巴彦淖尔市最大的汉佛教寺庙。该寺庙总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分正殿和东西禅房。该寺庙气势雄伟,金壁辉煌
浙西运河
浙西运河
2023-04-30
杭州浙西运河,曾称江运河京杭运河的南段。北起江苏镇江,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纪),因长江―钱塘江之间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已出现沟通河湖的运河。后经历代开凿、疏浚,江南运河初具规模
淮安动物园
淮安动物园
2023-07-17
淮安动物园淮安动物园位于新民东路北侧,东连月季园,与楚秀园隔水相望,占地5公顷。该园是从1958年王姓福兴动物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7年在南园(今楚秀园)西南部,选址征地筹建新园,按动物进化过程,将爬行类、鸟禽类、猛禽类、小兽猛兽类、食草类、灵长类等动物
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
2023-02-23
淮安府署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楚州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其规模宏大
台南运河
台南运河
2023-04-24
台南运河围绕台南市五期重划区,连接台南市区与安平港间的运河。19世纪初期所辟之古运河于日治时期淤塞,1999年台南市运河整治,整治完成后,水质变得清澈。台南运河长3.782公里,河面宽37米、河底宽27.3米,退潮水深1.8米
马濠运河(马家濠运河)
马濠运河(马家濠运河
2023-05-02
马濠运河,又称‘马家濠运河’是南胶莱运河的南段,北通胶州湾,南至唐岛湾入海,全长14里,宽6丈,深3丈。马濠运河两岸有官厅、濠北头、濠洼、濠南头四个村庄。官厅村存古碑两座,一《新开胶州马濠之记》,一《修河公移碑》,明嘉靖十七年(1528年)立
武定正续寺
武定正
2023-04-15
武定正寺正禅寺位于云南武定县西南狮子山。创建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明清时代曾多次重建、扩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大小宫殿楼阁百余间。相传明永乐元年,惠帝朱允炆避难入滇,在此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