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烟洲书院 相关景点共 1820
烟桥何氏大宗祠
桥何氏大宗祠
2023-06-24
桥村何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市九江镇桥村大巷口。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何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题额为清同治六年(1867)顺天举人顺德梁骝藻所书
津东书院旧址
津东书院旧址
2023-03-20
津东书院旧址,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遗址。位于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东大街48号。
桂阳濂溪书院
桂阳濂溪书院
2023-06-11
濂溪书院位于湖南桂阳(今属汝城)西郊1里处的山坡地上。宋嘉定十五年(1222),知县周思诚以是县为理学大师周敦颐过化之地,建书院于桂枝岭,以奉祀并名濂溪。置学田40余亩,收租谷180余石,招三十余生,课试于中。宋、元之际废
嵊州鹿门书院
嵊州鹿门书院
2023-07-21
鹿门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芦峰山麗,此地因古木参天时时得闻鹿鸣之声,故称鹿门。书院创始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五年重修,这是一座四合式楼台建筑,底层为石砌台基,南、北两面各建一个拱劵洞,中间是正方形的天井,台基之上构建木结构房屋
东洲公园景区
公园景区
2023-07-19
公园景区东公园地处海门市的中部,是海门市区主要的公共休憩场所。东规划总面积124.82亩,其中绿地94.22亩,水面12.84亩。全园分五个区:这五个区便是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游览休息区、花卉盆景生产区和园务管理区。
云根书院
云根书院
2023-10-26
云根书院位于福建省政和县,是由朱松创办,历经沧桑,从宋、元、明、清历朝以来进行6次重建、扩建、经多次修葺,最后毁于清朝末年。朱松即朱熹的父亲时任政和县尉。朱松到政和后,兴利除弊,治理有方,尤其兴办教育,政绩显著
千家洲莲湖
千家莲湖
2023-10-12
千家,位于益阳二桥以下的资江岸边,原本是资江边的一片河洲沼泽地带,后经开发,建成了一个四面临水,面积有3万多亩的湖乡小垸,因移来定居的农民近千家,故取名为千家。千家垸内地势低洼,有三十六湖,七十二港之称,湖湖相连,港港相通,大都种植菱角和莲藕
分界洲岛景区
分界岛景区
2023-02-19
分界岛位于陵水县香水湾牛岭旅游开发区。距陵水县城约18公里。由于该岛地处东经110°11′47″,北纬18°34′51″,恰好是海南岛南北气候的分界处,故人们称之为分界
柳山书院遗址
柳山书院遗址
2023-08-07
柳山书院建于半山开阔之地,这里田地平展,水港横斜;周围重山环绕,层峰叠翠,侧连寺院。书院为砖木结构,外体长方形,长约三百八十九米,宽约九十八米。总建筑面积三万八千平方米。四面的墙皆为青砖平砌,前后重屋顶民房式,风火墙内,盖瓦从不同方位向内倾斜
翁公书院
翁公书院
2023-06-24
翁公书院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江街道蓬南居委桑浦山东面山麓龙泉岩上岩,是五岭支脉桑浦山的最近海处,建于明代,坐北向南,建筑面积29.44平方米,占地面积27.7㎡,通面阔3.2米,通进深9.2米,原是一天然石室,是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少年读书的地方
浏阳金江书院
浏阳金江书院
2023-05-14
金江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浏阳西乡汤、陈、邱、娄四姓(乡绅)为首捐资兴建,为当时浏阳八大书院之一。1898年戊戍变法废除科举取士制度时,改为金江两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学校,至1938年更名为浏阳私立金江高等小学堂,1941年建为金江中学
真光书院旧址
真光书院旧址
2023-04-09
真光书院旧址位于荔湾区白鹤洞培真路17号真光中学内。真光中学创办于1872年,是岭南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学校现址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内有真光书院旧址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约6300平方米,其中包括真光堂、连德堂、必德堂、怀素堂和协赞堂等十个历史建筑
小洲艺术创意广场
艺术创意广场
2023-11-07
艺术创意广场位于艺术区的一号展馆区域,是个小舞台,有时会举办活动,广场上散落些许雕塑,适合文艺青年前往去处。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小村小东路138号南沙快速路小路段高架桥下的小艺术区内类型:广场游玩时间:建议1020分钟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
司烟山瑶寨遗址
山瑶寨遗址
2023-09-05
该遗址位于广西合山市北泗乡北泗街东面司山南半山腰,距北泗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是过去北泗解放村韦村瑶言辞人民居住的旧址。据文博专家考证,该遗址历史悠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专家邱钟仑教授憾惊12处象形文字
吉安阳明书院
吉安阳明书院
2023-11-14
阳明书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风景区内,其前身为九邑会馆、青原会馆,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在青原山讲学,奠定了江右王学的发展基础,并使庐陵成为理学之邦,有东南邹鲁,西江杏坛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