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2023-10-05
玉门关遗址座落于甘肃省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玉门关是中国古代十分著名的关塞。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曾广为传颂,真实地描写了古代苍凉、辽阔的边塞风光,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长城烽燧遗址
2023-05-30
长城烽燧遗址烽燧也叫烟墩或烽火台,是古代军事观察、通讯的前沿哨所,大部分建在高山顶或川地转折处。古代凡边陲、要隘、道路等处,均设置烽燧,屯兵戍守,传递军情,形成独立而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有敌情,夜间放火曰烽,白天掺加狼粪煨烟曰燧(俗称狼烟),故曰烽燧
枝江烽燧群遗址
2023-04-26
枝江烽燧群遗址三国时期遗址群,位于枝江市境内,包括长江沿岸16处烽燧遗址、北线6处烽燧遗址、1座障城(菜籽坪城堡),这些烽燧大多建于当地制高点,构成一个军事通讯和防御体系,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汉明长城及其烽燧
2023-10-06
汉、明长城从御山峡穿越,这里长城保存完整,形制规整;撑城、女儿墙、墩院、旗墩、烽燧俱存。沿丘陵沟壑起浮,婉若一条巨龙,气势雄伟
泰山庙塬烽燧遗址
2023-05-29
泰山庙塬烽燧遗址位于清水县永清镇东关村泰山庙塬北边200米处。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烽燧为中心外延10米以内;西:以烽燧为中心外延10米以内
玉门关
2023-10-05
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是23世纪汉王朝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作为丝绸之路上至今保存最好、类型最完整、规模足够大的关隘遗存
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
2023-04-19
分布于白银市的靖远、景泰,兰州市的永登、安宁、红古,武威市的天祝、古浪、凉州、民勤,金昌市的永昌,张掖市的山丹、甘州、临泽、高台,酒泉市的肃州、金塔及嘉峪关市。跨越7个市15个县区,全长1200余公里。是防御性军事设施
丝路烽燧
2023-06-03
导游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它往外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但也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新疆境内的烽火台就是最好的例证。介绍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
烽燧
2023-06-03
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春秋时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时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中文名:烽燧外文名:beacon地理位置:酒泉市金塔县城以西约6公里开放时间:全年08:0018:00又称:烽
长城——燕长城遗址
2023-07-13
长城——燕长城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县烧锅营子乡,是辽宁境内保存最完好、时代最早的长城遗址。分土筑、石筑、天然屏障三种。长城沿线保存有台址、障址和城址等设施,沿线出土了灰陶豆、盆、罐、瓮及各种席(绳)纹板瓦、兽纹瓦当、红陶釜、燕刀币等文物。燕长城是战国时燕国筑造
渭源秦长城遗址
2023-10-07
古老雄浑秦长城渭源境内的秦长城,修筑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长城在渭源境内,经过4个乡镇14个村,蜿蜒起伏36公里进入陇西县境。这段古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8米,每隔1里有一小烽燧,10里有一大烽燧,雄伟壮观
唐玉门关
2023-10-05
唐玉门关六朝、隋唐之际,中原通往西域的伊吾大道(今安西通哈密一道)畅通。玉门关由敦煌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境(今安西双塔堡一带)。这里截山横卧,山势险峻,碧水中流,形成天然隘口。东临绿州,西接荒漠,俨然铁关雄视。据有关专家考证,唐代玉门关就设在这里
汉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
2023-04-19
分布于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金昌市永昌县,张掖市山丹县、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酒泉市金塔县、肃州区、玉门市、安西县、敦煌市等地,东起永登,西止敦煌,跨越5市15县区,连延千余公里。是为防御匈奴南侵而修筑的军事设施
汉长城遗址
2023-10-05
介绍敦煌境内北端现存除碱墩子至马迷土的汉长城干线外,还有玉门关至阳关、阳关至党河口、马迷土至弯腰墩的汉长城支线。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风雨流沙的破坏,部分长城被夷为平地,多半长城保存下来
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
2023-09-09
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位于图木舒克市51团拜什阿恰尔村东北约18公里。时代:唐宋时期。1999年7月29日公布,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名琼梯木是维吾尔语,意为大烽火台,此为唐代郁头州的谒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