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百陶会-另作陶艺基地 相关信息共 7500
陶谷墓
谷墓
2023-06-09
谷墓位于浠水县团陂镇大屋咀村。宋代名人墓葬。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存墓碑与封土。谷(1228-1275),北宋开国功臣,历任户部、礼部、刑部尚书,通文学、经学。该墓群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陶山夕照
山夕照
2023-11-23
山夕照。古山,在太阳将落的夕阳照耀下,绵延起伏,明暗相衬。山上的树木,在微风吹动下,自然地摇摆,呈现出一幅美妙的画卷,昔日不少文人墨客,触景生情,留下了许多咏山诗篇。清朝康熙年间馆陶知县郑先民有诗曰:兹邱闲且旷,日落见山情。赵馆烟无迹,禹书仅有名
“百味美”系列绿色食品
味美”系列绿色食品
2023-10-31
味美系列绿色食品:临澧味美系列食品是湖南中储粮油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精确的检测手段,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加工技术规程生产出来的优质、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产品原料来自无污染、无公害、生态环境良好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主导食品有味美食用植物油和明晶优质
紫砂陶
紫砂
2024-01-12
紫砂:多为日用产品,有盆类、壶类、瓶类,茶具、酒器文具等:工艺品有看盘、壁挂等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紫砂陶器对画面的设计、设色、雕刻精益求精。运用浮雕,印花、透雕等工艺手法,创制彩釉堆绘新工艺,精制各色花盆。用彩釉堆绘的花盆是最具代表性的产
冶陶南阁
南阁
2023-07-05
南阁为明代古建筑,位于武安市冶村内。冶南阁是邯郸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菇宴
菇宴
2023-09-01
菇宴:菇宴菇宴以食用菌及野味为主料,采用炸、熘、爆炒薰炖、烩蒸等多种手法,兼具二百多种味道,精品纷呈,口感、色香、味形均臻上乘,有清淡宜人之南味,兼有鲜香咸辣之北味,适应当今美食追求绿色食品之风尚,极具营养保健之功效。为庆元菇城宾馆首创的特色菜肴。
百笋宴
笋宴
2023-08-30
笋宴:竹笋是竹乡的特产。笋宴选用竹乡上等原料,以烩、爆、炒、焖、蒸、煮等10多种方式,辅以各种佐料,精心制作出100多道笋菜佳肴,色、香、味、形俱佳。目前,笋宴已有玉条笋、珍珠笋、宝塔笋、三色笋、焖笋,佛手笋、脆皮笋、八宝笋、健脚笋、虎皮笋、辣味笋、油焖
大营土陶
大营土
2023-07-10
大营土:祥云禾甸镇大营土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很有名气,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调查统计,以大营村为中心的约1.5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规模不等的古址20多座,均属龙窑,其中多数已废弃不用,现在还在使用的有5座。大营土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
过会台遗址
台遗址
2023-10-06
台遗址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大马营镇花寨楼庄村。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8.75万平方米。地表散落有红片残块和石器,周边断崖有堆积丰富的文化层,厚3—5米,夹有红片、兽骨、石器等,采集有磨制石器、彩陶片
陶家园窑址
家园窑址
2023-10-12
家园窑址地址:安化县仙溪镇窑头村时代:宋代类型:古窑址保护范围:四向各自窑址边缘外延伸至50米处公布日期:安政发﹝2011﹞22号2011年7月,家园窑址,家园窑址简介,家园窑址益阳市安化县家园窑址旅游指南
陶龛学校
龛学校
2023-10-12
龛学校位于娄底市西阳乡白鹭村的涟水河畔。清咸丰、同治年间,白鹭湾有个叫罗信南的先生,钟爱陶渊明的诗集,读后常将书搁于神龛之上,自号龛居士,以赋诗讲学为业,四方从者甚众,常欲建校施教而无力,赍志而终
临沂紫砂陶
临沂紫砂
2023-10-06
临沂紫砂:【临沂紫砂】临沂市美术陶瓷厂生产的日用工艺紫砂陶器,系70年代中期利用当地红土、紫焦宝石、红砂石等原料研制而成的,所用原料主要分布在该厂附近的罗庄、湖西崖、朱陈等地。其品种主要有花盆、盆景盆、酒具、茶具、文具等35个品种,58个规格型号。临沂紫砂
陶澍故里
澍故里
2023-10-12
澍故里位于小淹镇沙弯坪,由朝廷拨银兴建。陵园占地50亩,环筑围墙,右门入侧处有御碑亭,亭内两只巨大的石鳌背负一块道光皇帝御赐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碑文,进门左侧为澍墓,墓前有墓表、石俑、石马、石虎、石兔,显得庄严肃穆。
百神洞
神洞
2023-10-04
神洞是一个阶梯式的溶洞。它座落在乾佑河西岸的天书山麓,海拔740米,洞口距庙弯新建的溶风楼约1公里。越过乾佑河,沿缓坡山路斜上去,走过700米的毛毛路,便可抵达洞口。神洞,与佛爷洞、天洞隔河相望。但神洞的构造与佛爷洞和天佛不一样
百花稍梅
花稍梅
2023-12-04
花稍梅:花稍梅是太原的一道传统特色风味小吃,是一道很有艺术性的美食,做好的花稍梅形如石榴,圆如盘,腰收细,晶莹油亮,洁白如玉,顶端蓬松束折,层次分明,犹如一朵绽开的雪梅,看起来十分美观。吃在嘴里,只觉清香四溢,软绵爽滑,兼有小笼包子与锅贴的特点,让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