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石屏生态杨梅园 相关信息共 5876
石屏生态杨梅园
石屏生态梅园
2023-09-26
石屏生态梅园石屏生态梅园80%主要集中在省级风景名胜区异龙湖、以及赤瑞湖周边,到梅园采摘品尝杨梅,交通极为便利,散布在周边的上百个梅园与两湖流域的众多名胜古迹相映成辉,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返
鸣鹤杨梅园
鸣鹤梅园
2023-05-18
这飞流直泻的白洋飞瀑,不仅是东栲栳山上的一道奇观,更为山下的数百亩梅园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乳汁。一条斜插的小路,是通往白洋飞瀑和梅园的必经之道。在梅树的浓荫遮蔽之下,即便是赤日炎炎的夏季,这里也是凉风习习,清爽宜人
聪坑杨梅园
聪坑梅园
2023-11-16
聪坑梅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茫荡山内,距南平城区21公里,园内有东魁、炭梅、大红梅、糯米梅、桐丝梅等4个品种,面积300亩余亩。其中东魁杨梅最为出名,它果型硕大,肉质细软,汁液满盈,甜酸适度,倍受广大游客青睐
石屏豆腐
石屏豆腐
2023-12-19
石屏豆腐:石屏豆腐是云南省石屏县的著名特产,自明代初叶问世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以优质味美而饮誉四方。石屏位于滇南山区,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县城紧靠异龙湖,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源。所制豆腐与一般豆腐有别,是采用当地的地下酸水制作而成。这种水质自然含卤,
石屏柑桔
石屏柑桔
2023-12-19
石屏柑桔:石屏广大农村种植柑桔的历史虽然久远,但品种长期未经改良,且规模小,未形成产业效益。1984年,石屏县科技部门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枝条与本县传统木本嫁接改良,培育出了优良的柑桔品种,并在异龙湖北岸及宝秀、大桥、坝心等乡镇连片推广种植近5万亩,成为石屏富民强
石屏峰
石屏
2023-09-26
石屏峰位于石屏县城西正街喻姓家园内,高2.87米,宽3.84米,厚0.48米,形似龙盘虎卧,玲珑通透洞穴无数。乾隆年间解元喻如圣曾题一对联于左右:龙虎风云成聚会,石屏人文此根源。石屏峰具有观赏价值。
石屏酱菜
石屏酱菜
2023-12-19
石屏酱菜:石屏素卤腐:以著名的石屏卤腐块经传统工艺腌制而成,味道鲜香,风味绝佳,是佐餐佳品。树头菜:产于石屏、宝秀、坝心等地。一种乔木发出的嫩叶,用以腌制酸汤或制作酸菜。酸汤清火爽口;酸菜炒肉或当佐料食用,风味独特,历来称为特产,一般为民家自制食用。
石屏会馆
石屏会馆
2023-04-15
石屏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两百多年历史。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由当时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学生倡议,石屏在昆同乡会发动社会各界人士集谷捐资,由云南状元袁嘉谷先生和知名人士张芷江先生直接组织重建
石屏豆腐皮
石屏豆腐皮
2023-12-19
石屏豆腐皮:石屏豆腐皮是云南久负盛名的一种豆制品。《石屏县志》记载,豆腐皮生产始于明代初期,盛于清代后期,光绪年间该县有个姓罗的壮士进京会试,得中武状元,留作慈禧宫中佩剑侍卫,官达四品。有一次,罗回乡省亲,返京时捎去豆腐皮献于慈禧,慈禧食后连声称好,遂为贡品。
石屏杨梅
石屏杨梅
2023-12-19
石屏杨梅:石屏县于1985年开始种植大杨梅,经过多年的试种和探索,于1993年通过省、州有关专家鉴定,得到了品质佳、口感好、果肉多、核小、色泽艳丽、酸甜适中的好评。于同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多点推广引种。大杨梅在石屏县已成为任何水果不能取而代之的品种之一。石屏大杨
世外梅园
世外梅园
2023-06-21
世外梅园,全名惠州世外梅园生态旅游度假区,由惠州市梅园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属金桔自然保护区。位于惠阳区沙田镇金桔村,南邻大亚湾,北靠平龙公路,距惠州城区不过1小时的车程
石屏火车站
石屏火车站
2023-09-26
石屏火车站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寸轨个碧石铁路,是中国首条民营铁路,1903年始建。石屏段于1936年10月建成通车,1970年改建为米轨,2005年停开客运列车,货运照常进行。近百年来,个碧石铁路为滇南地区乃至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石屏秀山
石屏秀山
2023-09-27
石屏秀山,位于石屏县城西10公里宝秀镇南,宝秀镇西南吴营村,距离石屏县城12公里,是滇南的名山胜地之一。明洪武年间建真觉寺,清代多次重修。现存古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凌云阁。大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像,两旁塑有普贤、文殊像各一尊
石屏烧豆腐
石屏烧豆腐
2023-12-19
石屏烧豆腐:石屏烧豆腐是石屏的风味小吃,每块约二十克重,是采用优质黄豆经磨豆、去壳、泡发、磨浆、煮浆、滤浆、成型、滤水、发酵等十余道工艺制成。其中发酵工艺是关键,发酵时间短了豆腐发硬且有酸苦味,过长则腐败变质。所谓烧豆腐实际是一种小型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石屏文庙
石屏文庙
2023-09-26
石屏文庙文庙位于石屏县城北正街三号,座北朝南,通面阔33.75米,总进深140.33米,占地面积4257平方米。文庙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明洪武十四年(1381)毁于兵燹。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