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石龙洞造像 相关景点共 7500
大埂子摩崖造像
大埂子摩崖造像
2023-09-17
大埂子摩崖造像大埂子摩崖造像位于大英县天保镇,坐东北向西南,凿于长10米、高3米的崖壁上,共4龛,造像以观音为主。大埂子摩崖造像是天宝九年的摩崖石刻造像,题记年代完整、明确,石刻原始形制保存较完好,是中国唐代佛教繁荣兴旺的实物佐证
佛爷崖摩崖造像
佛爷崖摩崖造像
2023-09-09
佛爷崖摩崖造像位于陇南市徽县水阳乡姚家山村。崖坐东朝西,高5米,宽8米,崖面浮雕造像共计18尊,均位于一座浮雕的仿帐形大龛内,居中为4个并列开凿的大龛,每龛内一坐佛,龛外诸小龛内浮雕胁侍菩萨像,帐外两侧各雕1尊护法力士
西岩摩崖造像
西岩摩崖造像
2023-09-15
资中县御河沟摩崖造像,又名西岩摩崖造像,位于资中县重龙镇醮坛山村西北,沱江河畔。西岩摩崖造像(资中县)保护范围:摩崖造像边缘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岩边向山顶延伸70米,南至造像南端向南延伸70米,西至岩边向山顶延伸70米,北至造像北端向南延伸70。
药师岩摩崖造像
药师岩摩崖造像
2023-05-08
药师岩摩崖造像沿着山腰开凿。现存佛龛造像基本都是明清开凿或者在原来造像的基础上妆塑,而在这些造像中间,偶尔会看到一两处唐代的造像痕迹。可能这里的岩面上原来都曾布满了唐代的造像,但因为毁损以及自然的风化,明代正统、嘉靖大规模重新开凿修葺时
九鼎山摩崖造像
九鼎山摩崖造像
2023-09-14
九鼎山摩崖造像位于叙永县江门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大雄宝殿岩壁10米处,南至观音阁摩岩造像15米处,西至大纳公路5米处,北至九鼎山村道5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九鼎山摩崖造像,九鼎山摩崖造像简介,九鼎山摩崖造像泸州
石堂院石刻题记及摩崖造像
堂院石刻题记及摩崖造像
2023-09-16
堂观,又名堂院,位于魏城镇绣山村3组,坐北向南,七石悬空,峥嵘雄奇,唐宋清各代题刻分布其间,观之奇,赏之雅,是魏城八景之一。同治《直隶绵州志》载:堂观,治东六十里岷峨岭下,创自李唐,明末毁于兵燹,康熙中里民任作斌重修,乾隆五十一年僧源明培修
黄云山摩崖造像
黄云山摩崖造像
2023-08-17
黄云山摩崖造像位于蒙阴县垛庄镇朱红圈村北,年代为北朝,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黄云山摩崖造像是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云山摩崖造像,黄云山摩崖造像简介,黄云山摩崖造像临沂市蒙阴县黄云山摩崖造像旅游指南
普圣庙摩崖造像
普圣庙摩崖造像
2023-04-13
普圣庙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区中敖镇金盆村,时代为宋。2019年,普圣庙摩崖造像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普圣庙摩崖造像,普圣庙摩崖造像简介,普圣庙摩崖造像大足区普圣庙摩崖造像旅游指南
来宾龙洞山
来宾龙洞
2023-09-05
改山形如覆钟,每当阴雨天气,山上云雾缭绕,形似蛟龙腾飞之状,故名龙洞山。此山洞多且奇,洞洞相联,内有通天洞可达山顶。洞内宽敞阴凉,景致幽雅。于元朝时曾修有庙,今已毁。但墨客骚人所提诗赋摩崖碑刻尚能依稀可辩
宜昌兴山神龙洞
宜昌兴山神龙洞
2023-04-08
龙洞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的昭君故里与神农架原始林区、距三峡大坝址110公里。景区内气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被植物学家誉为天然林木园。特别是珙桐、紫茎、兴山榆等珍稀树种均有分布
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23-02-19
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包括九龙洞景区、锦江景区和六龙山景区。九龙洞景区:是贵州省首批确定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同时也是铜仁市众多溶洞中最先开发的一个,1981年被列为县级名胜保护区,1987年被列为贵州省首批十大风景名胜区,并被收录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大佛寺摩崖造像
大佛寺摩崖造像
2023-09-14
大佛寺摩崖造像,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文物。位于广安市岳池县。
重庆老龙洞
重庆老龙洞
2023-03-16
介绍老龙洞在利城西北2.3公里,清江北岸四方店山麓,上、中、下三洞一水相联,如银练串珠。上洞高7米,宽6米。中洞高1米,宽2米。下洞高3米,宽4米。清冽甘泉自上洞出,弧行约100米后人中洞,穿山伏流,从下洞口奔出,在苍翠欲滴的笔架山麓迂回流连约1公里后
青峰山摩崖造像
青峰山摩崖造像
2023-08-22
青峰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城南青峰山西山谷北侧。为佛教摩崖造像造像有两组,第一组近于山巅,呈扇形分布,为宋代造像。中间为一佛二弟子像,佛高1.5米,结跏趺于须弥座上,两耳垂肩,高肉髻,著通肩式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左右崖上又各分布有九尊罗汉像,合为十八罗汉
东峪村造像
东峪村造像
2023-07-09
东峪村造像东峪村造像(第一批省保)时代:北齐地址:沁水县城东90公里东峪村东土岗原为丈八寺内造像,现木构建筑全部被毁,只留石佛造像一尊。造像高达4米,站立于莲盆之上,右手下垂(已断),身穿僧祗大边作折带垂纹,莲座下刻有北齐天统三年字样,造型大方庄重,神态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