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美岱召 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寺庙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喇嘛粥
2023-12-13
喇嘛粥:喇嘛粥,又称喇嘛肉粥,是辽宁省阜新市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是用肉、骨头和米熬的粥。喇嘛粥起源于佛教寺庙,一般有羊肉玉米粥、羊肉小米粥、羊肉大米粥等。食之味道鲜美,肥而不腻。中文名:喇嘛粥另名:喇嘛肉粥原料:肉、骨头和米起源:佛教寺庙口感:味道鲜美,肥而不
禹白芷
2023-10-17
禹白芷:禹州的白芷称为禹白芷,禹白芷与大禹帝同名。白芷是夏禹团结九州代表无私贡献的人民大众。蕙兰又称为夏兰;白芷又称为禹白芷。中国夏禹时期代表中华团结九州的象征。在尧、舜、禹时将蕙兰和白芷窜纫成一对称为蕙芷,代表着中华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中国传统意
鹿角菜
2023-07-29
8~9月份生于岱阴枯木丛中,季节性强,不易采寻。其高15厘米,米黄色,基部白色。主枝粗壮,顶端不规则分枝,形似鹿角。小枝顶端钝,有2~3个小齿。菌肉白色,内实,孢子囊黄色,孢子无色。每5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12.9克、脂肪
陕西板粟
2023-12-30
陕西板粟:陕西板粟是陕西省西安市特产,一种大众喜爱的果品,主产于秦岭地区,尤以商洛、长安、镇安板粟产量大、质量好。陕西省栽培粟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陕西板粟颗粒饱满,个大色润,肉质细腻,味美香甜,营养丰富,并且易剥离,耐贮存,是板栗中的上品。
灵丘黄烧饼
2023-12-12
灵丘黄烧饼:灵丘黄烧饼,是山西省灵丘县的特色小吃,由于其色泽金黄,味道可口,广受青睐。灵丘黄烧饼,源于清期中叶,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形状美观、香甜酥脆、可口味美、油多不腻,日久存放,不变质味。中文名:灵丘黄烧饼出自:山西省灵丘县类别:传统特色小吃源于:清期中
湛江虾
2023-11-05
湛江虾:虾,属节肢动物,甲壳纲,在湛江已有久远的历史。出土文物鉴定,7000年前湛江的土著居民,过着渔猎采撷生活时,已懂得在江河沿海捉鱼摸虾拾贝。湛江历代各地方志的物产篇都有盛产虾的记载,虾被誉为湛江的海特产,久负盛名。烹熟后的虾,体弯色红,被拟人为鞠躬如也着
新繁棕编
2023-12-07
新繁棕编:新繁棕编技艺起源于清代嘉庆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清代嘉庆末年新繁妇女即有析嫩棕叶为丝,编织凉鞋的传统。在秀丽的乡村和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当地妇女用洁白细腻的棕丝编织着一件件神奇的手工制品。尤其是拖鞋堪称新繁棕编一绝,它具有舒适透气
定安菜包饭
2023-07-23
定安菜包饭:定安城人爱吃菜包饭,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全家聚集着吃菜包饭,有齐心协力,拢住家财不流失之意。菜包饭是把肉、菜、饭混在一起,用菜叶包着用手捧着吃的一种吃法,在定安县定城及邻近村庄老百姓中十分流行。这种吃法有点原汁原味的野性,但味道独特,还有特别的寓
菜包饭
2023-07-24
定安定城人爱吃菜包饭,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全家聚集着吃菜包饭,有齐心协力,拢住家财不流失之意。菜包饭是把肉、菜、饭混在一起,用菜叶包着用手捧着吃的一种吃法,在定安县定城及邻近村庄老百姓中十分流行。这种吃法有点原汁原味的野性,
瑞安白毛茶
2023-09-02
产地及分布:原产浙江省瑞安市潘岱乡,系当地茶农单株选育而成。主要分布于该市及浙江部分茶区。1992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象山大黄鱼
2023-09-06
象山大黄鱼:大大黄鱼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中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3个种群:①东海北部、中部群。分布于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包括吕泗洋、岱衢洋、猫头洋、洞头洋至福建嵛山岛附近。②闽、粤东群。主要分布
永福罗汉果
2023-11-25
永福罗汉果:广西桂林地区永福县是罗汉果的故乡,种植罗汉果已有200多年历史。罗汉果是一种藤状植物,盛产于桂林市临桂县和桂林地区永福县的山区。是名贵的药材、高级清凉饮料兼调味佳品。成熟的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糖分,味美香甜,既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益肝健脾,降血的作用
杭锦旗甘草
2023-06-16
杭锦旗甘草:杭锦旗甘草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的特产。杭锦旗甘草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杭锦旗巴音乌素的西北沟一带就有甘草城之美称,该地区生产的梁外甘草居世界同类产品之冠,远销欧、亚、美许多国家。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了杭锦旗甘草不同于其他地区甘
丘北辣椒
2024-01-07
据史料记载已有130多年的种植历史。分枝较多,一般可达6-8枝,每个植株可结果100-400多个。果实指形,老熟后果皮呈紫红色。按果实着生状态可分为吊把椒、朝天椒、芒果椒3个品种。主栽品种为果顶向下
元宝篮
2023-09-25
元宝篮:贵溪塘湾镇的传统手工艺品元宝篮,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该篮用小水竹篾编制,篾丝细如棉纱,光滑晶亮,成品酷似元宝,清朝至明国年间,该镇有制作工场20余家。1970年广交会上,一次成交2000套。1976年有工匠百余人,年产量逾万套,为国家创汇710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