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老爷山碑刻 相关信息共 7500
柳侯祠碑刻
柳侯祠碑刻
2023-09-06
柳侯祠碑刻,顾名思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心柳侯祠内。柳侯祠位于柳侯公园南隅,原名罗池庙(因建于罗池西畔得名),是柳州市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为纪念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柳侯祠从唐代建成,历朝都对其进行过修葺及扩建
摩崖石刻和碑刻
摩崖石刻和碑刻
2023-09-07
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和碑刻是钟山比较多的历史人文现象,最有特点和意义的有几处,即反映南北朝时期的蒋氏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老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而劝子归隋之事迹的宋朝重刻的合掌石摩崖石刻:有宋至民国的摩崖石刻11题(诗题)的碧云岩摩崖石刻
邓石如碑刻
邓石如碑刻
2023-03-31
陈列室正面墙壁上嵌邓石如像和《自题诗》石刻碑各一块,左右两壁陈列邓石如篆书《元魏国公赵文敏天冠诗》、《易经·家人卦》、《甲寅冬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等碑刻10块。
纪信墓及碑刻
纪信墓及碑刻
2023-05-06
纪信墓及碑刻位于郑州市西北26公里古荥镇纪公庙村。墓门朝东,地面现存圆冢高9米,周长约120米。有两个小方亭形四阿顶式单层汉阙。1980年初,郑州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过考古发掘。该墓系用300多块空心砖扣合而成,分两主室和耳室
坦山岩劝农记碑刻
坦山岩劝农记碑刻
2023-06-11
坦山岩劝农记碑刻立于万华岩洞口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碑高2.50米,宽1.73米,厚0.54米。上有南宋郴州知军赵不退在此进行劝农活动的记载,全文23行,楷书,碑额横题《坦山岩劝农记》篆体六字
杏坂海岸长桥碑刻群
杏坂海岸长桥碑刻
2023-06-06
杏坂海岸长桥碑刻群位于新塘街道杏坂社区海汇庵内,年代为明代~民国,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杏坂海岸长桥碑刻群为明代—民国时期所立水利碑记,位于海汇庵两廊:①明陈紫峰撰文碑记一方,字迹已风化,模糊不清。②清乾隆辛酉年碑记一方,已裂为四块
崔氏石坊及碑刻
崔氏石坊及碑刻
2023-05-06
崔氏石坊及碑刻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文村西头北侧崔氏坟茔内。石坊刻立于明代中期,为三间四柱形,通高2.88米,宽4.50米,坐北面南,坊顶用横枋盖顶,浮雕有花草图案,横枋下置阑额,阳刻隶书崔公先茔,额左刻有赐进士巡抚都御史崔景荣
玉浦寿昌宫碑刻
玉浦寿昌宫碑刻
2023-04-03
玉浦寿昌宫碑刻位于宝盖镇玉浦村,始建于明中期,清乾隆、光绪年间重修。坐北朝南,二落三开间,面阔18、进深25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两侧墙上嵌有清代及民国期间重修宫庙及兴修水利等内容的碑记4方,是闽台关系及水利建设的重要见证。保护类别为古建筑
灵秀山《铺路目录记》碑刻
灵秀山《铺路目录记》碑刻
2023-04-03
灵秀山《铺路目录记》碑刻位于灵秀镇灵峰村,北宋元符元年(1098)刻、崇宁二年(1103)续刻,高1.35、宽1米。记录两次修造通往金相院道路的起因、捐资人等史事。该石刻保存完好,是研究宋代石狮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见证。保护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长治市老爷山风景区5月19日门票半价优惠政策
长治市老爷山风景区5月19日门票半价优惠政策
2024-11-16
长治市老爷山风景区将会在2020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对所有游客实行半票优惠政策,作为著名的名胜古迹和近代名战场,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优质文化元素和历史遗迹,配合绿色山脉更加显得仙气十足,是一个良好的旅游观光地。
伏波祠碑刻
伏波祠碑刻
2023-06-29
雷城街道:雷城街道位于广东湛江市雷州市(原名海康县,1994年4月撤销,设立雷州市。由雷州半岛得名),是0雷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原名雷城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14.2平方公里,新城区23.8平方公里
南汉铜钟及其碑刻
南汉铜钟及其碑刻
2023-09-06
南汉铜钟,为南汉太监吴怀恩出资于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所铸,原置于感报寺内,后放置于光孝寺(大雄寺)冰月阁。民国20年(1931年)移至中山公园晨钟亭内,曾作为市民报时用。铜钟呈垂铎形,兽首,高120厘米,口径56.7厘米,重250公斤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
2023-06-29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南山村委会南山村。南山石桥:从桥基起四面向外延伸20米。面积:2394平方米。麻潥港水闸:从水闸右边墙外基起,往东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农田及南山溪村虾塘)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
2023-11-01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位于武安市口上村寺沟。据碑文记载:定晋岩禅果寺始建于东魏高欢渤海王时期,后唐同光至天成年间(923930年)重修,明正德十年发生火灾,寺院全焚。明正统、成化、嘉靖和清乾隆、道光、光绪、民国都有重修,寺院建筑约于1940年第二次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