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芦靖湖旅游区 相关景点共 6624
曹靖华故居
华故居
2023-04-07
华故居,位于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其建筑为我国北方农村极具代表性的土木结构组合式庭院,是一座典型、有着传统文化特色的三进四合院。相传,院落始建于清代早期,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2017年,在维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对庭院进行了修葺与保护
大靖财神阁
财神阁
2023-10-06
财神阁财神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1718)年,1987年依式进行了重建,依东南西北,阁上有我省著名书法家重写的节荣金管、恩施泽沛、永锡纯嘏、峻极天市四块匾额。字体遒劲有力,风格各领千秋,现将匾文寓意浅释如下,以飨读者。匾文寓意节荣金管节:气节,节操
五阳湖生态旅游区
五阳生态旅游区
2023-03-08
五阳水利风景区位于华夏孝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陶瓷、泵业、鲁菜名城、中国琉璃之乡博山区,北接城区,南与沂源、莱芜相邻。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平方公里,属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代县边靖楼
代县边
2023-10-25
楼又称鼓楼、谯楼,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东南。创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成化十二年(1476)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历朝皆有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02平方米。由砖砌城台、木构楼阁和登台步道三部分组成
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
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
2023-11-24
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南山生态旅游区位于五寨县城南30公里的范围内,是五寨旅游的主要场所。山作芽状,坪展荷叶形,形象概括了南山风景区的特征。主峰芽山,距县城20公里,海拔2739米,峰头有太子殿,屹立绝顶,成为晋西北第一峰
柘城县容湖生态旅游区
柘城县容生态旅游区
2023-03-08
北湖生态公园景区规划分为:主题公园、景观旅游、时尚休闲、民俗文化、精品商务、生态居住等六大功能区,公园景点包括:湖心小岛、观石桥(三拱桥)、观鱼栈道、垂钓台、游船码头、人民广场、儿童乐园、水幕电影、白瓷宝塔等等
靖港八元堂
港八元堂
2023-05-14
八元堂在港镇保健街90号,为一座两层的楼房,会馆式建筑,占地1200多平方米。站在不宽的街道上看八元堂遗址,已经很难领略它的独特之处。麻石砌就的台阶上,两根木柱支撑着临街楼道。石质大门框里装着钉有铁环铁扣的木门。两个雕花窗子在大门的一左一右排列着
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和浦中心县委旧址
2023-08-06
中共和浦中心县委旧址位于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1932年4月,和浦革命根据地形成,车本村成为革命中心区域。1934年后,该建筑先后成为红三团、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中共和浦县委、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委、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驻地
五寨芦芽山风景区
五寨芽山风景区
2023-11-24
芽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吕梁山北端,晋西北腹地,涵盖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汾河源头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是汾河、桑干河、阳武河、岚漪河、朱家川五条河流的源头区
芦山茶马古道
山茶马古道
2023-09-11
山茶马古道(芦山县)1.青龙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2.飞仙遗迹保护范围:古道遗迹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芦芽山龙王堂
芽山龙王堂
2023-11-23
芽山龙王堂,位于五寨县前所乡洞儿上村芽山中峰。据碑载,创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坐西朝东。东西、南北长约为6米,面积36平方米。现存石券拱形窑洞1孔,宽6米,深6米,高8米,窑内设神台、塑像,为现代所塑。门楣上刻龙王堂石匾一方
靖港古镇宏泰坊
港古镇宏泰坊
2023-05-14
宏泰坊位于港古镇保健街陌头,建于清雍正十年,是长沙末了一个清朝娼寮。穿越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清朝风月史,见证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身心培植,也见证了港古镇曾的荣华,同时它也薄弱地负担了古镇衰落和落漠,岌岌可危的木楼梯吱吱呀呀,传送着谁人时期的广告
芦台宝塔寺
台宝塔寺
2023-11-23
位于台镇内北街东部。此寺原有山门、前殿、后殿、和配殿组成两进跨院,有钟鼓二楼,面积3600平方米。供奉如来佛等。明天启、清乾隆、嘉庆时均重修。始建年代不祥。建国初期被毁,现有石碑一通,记嘉庆时修寺经过,碑呈长方形楷书字体,碑体完整。
湖南望江楼制鞋厂(靖港布鞋)
湖南望江楼制鞋厂(港布鞋)
2023-05-14
港古镇里面,镇上的唯一的老鞋厂,很难得还能保留下来原来朴素的传统,这里曾经辉煌过。港制鞋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便有制鞋行业,但都是家庭妇女所做的手工布鞋,自产自用,只有少量出售
芦溪老石桥
溪老石桥
2023-05-28
溪老石桥修建于1935年,位于凯景花园步行街道,横跨袁水河,为5孔石拱桥,长约50余米,宽7米。当时为萍乡到南昌主要交通要道,后因街道行人密集,桥面较窄,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堵塞交通,就另修建了一座大桥。2002年,县政府修建袁河路时,恢复了老石桥旧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