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藜光庐 相关信息共 1695
藜光庐
2023-04-15
正义路文庙东巷5号是一座套院建筑。约建于民国初期。土木结构、二层、单檐硬山顶。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体量较大。北院为宅院的主体,系四合五天井布局,坐北朝南,正房明三暗五,耳房和前厅为三间,设走马转角楼道相通,装修精美
星耀光绍庐
星耀
2023-04-10
星耀位于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5年2月5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星耀为第三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星耀,星耀简介,星耀梅州市兴宁市星耀旅游指南
藜蒿
2023-10-19
蒿:蒿,又名蒌蒿、芦蒿、柳蒿、菊科蒿,属野生草本植物。早在明朝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时,人们每年在清明节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从此以后人们逐渐形成采集野生蒿为食的习惯。座落在江汉平原的李市镇,土质肥沃,野生蒿生长不衰,经农业专家多年科研培植,1993年蒿作为
藜蒿炒腊肉
蒿炒腊肉
2023-12-19
蒿炒腊肉:蒿炒腊肉是江西一道特色名菜,属于赣菜,其主料蒿产自鄱阳湖沿岸一带。其制作步骤为:将蒿去根后的嫩茎切成段,腊肉切成丝;先炒腊肉,后加入蒿和葱段煸炒,加入汤料,片刻起锅即成。成菜后,腊肉金黄,蒿青绿,脆嫩爽口,且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这道菜最
余干鄱阳湖藜蒿
余干鄱阳湖
2023-09-25
余干鄱阳湖蒿:类别:蔬菜产品名称:余干鄱阳湖蒿登记证书编号:AGI01205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1989号(2013.9.10)人文历史简介《余干县志》记载:蒌(蒿),草也,可以烹鱼。相传蒿之名出自朱元璋之口,时值干旱季节蔬菜脱供,厨师从乡间弄来新鲜
蔡甸藜蒿
蔡甸
2023-10-25
蔡甸蒿:蔡甸蒿具有清香、鲜美、脆嫩爽口等独特品质,深受消费者欢迎。蔡甸黎蒿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蔡甸区蒿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值近4亿元,是武汉市蒿的主要产地。从野生蒿到大规模人工种植,蔡甸蒿经过4次品种改良,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还延长了采收时
藜蒿炒腊肉
蒿炒腊肉
2023-09-27
蒿炒腊肉:十大赣菜之一蒿炒腊肉当春风送暖之时,生活在水乡泽园的人们会结伴到湖畔采摘蒿。歌谣称:正月,二月蒿;三月、四月作柴烧,采摘蒿的季节性较强。老中医有正月仙草,二月蒿的说法,意思是正月间的蒿采摘吃后,有祛湿、除毒功效。到阴历五月时,人们用蒿草挂
小李子藜蒿
小李子
2023-10-19
小李子蒿:小李子蒿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李市镇的特产。沙洋李市蒿是人们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烹制的蒿青绿、脆嫩爽口,有开胃理气、神清气爽的功效,同时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化痰、促消化、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小李子蒿产于沙洋县李市镇,又名蒌蒿、芦蒿、柳蒿、
鄱阳湖藜蒿
鄱阳湖
2023-09-27
鄱阳湖蒿:每年蒿上市的时候,正是环鄱阳湖一带家家户户晒腊肉的时候,鲜嫩的蒿和香喷喷的腊肉可以一直吃到3月份。等蒿老了,腊肉也吃完了,这个美食就要等到来年。也许正是要期待一年,才使得人们更加垂涎。湖口蒿客现在这个时节,你如站在鄱阳湖口的双钟堤上望望,湖
散花藜蒿
散花
2023-10-20
散花蒿:蒿,又名芦蒿、水蒿、香艾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荒滩等潮湿处,因其抗逆性强、病虫为害少,经人工栽培后,成为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的绿色蔬菜食品。散花蒿是野生大叶蒿经保护栽培而得到的反季节野生蔬菜,可食部分为地上幼嫩茎,嫩茎长16~22cm,粗
湖口藜蒿
湖口
2023-07-01
湖口蒿: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有一种野生植物,名叫蒿。鄱阳湖的名草水乡有歌谣云:正月,二月蒿,三月作柴烧。这里的月份指的是农历,说的是蒿要看时节,这个时节是宝贝的菜蔬,过了时节就只能是当柴烧的杆子了。在江西有句话人们耳熟能详———鄱阳湖的草,南昌
李市藜蒿
李市
2023-07-18
李市蒿:蒿,又名蒌蒿、芦蒿、柳蒿、菊科蒿,属野生草本植物。早在明朝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时,人们每年在清明节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从此以后人们逐渐形成采集野生蒿为食的习惯。蒿是当今人们十分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化痰、促消化,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
汉庐
2023-05-03
位于石牌楼7号,原为清盐商许公澍住宅,清道光年间金石书画家吴熙载、现代扬州书法家陈含及牙雕家黄汉侯先后在这里居住。汉占地面积.23平方米,房屋31间5厢,建筑面积807.01平方米。住宅由火巷分为东西两路,南北向前后各三进
明庐
2023-05-03
位于广陵路122号,为扬州民国时期匏、汉、怡、明之一。宅主姜氏,民国初营造社主人,购广陵路122号旧居,并将其改建,称明。前为住宅,均为三间两厢。后为花园。南围墙门额题明两字,内有厅房一座,明三暗四,西首厢房内保留园形罩隔
鲁藜故居
故居
2023-06-05
故居位于内厝镇许厝村大乡东部,建于清末,2005年重新装修过。故居为二落家族大厝的北列附房,坐东北朝西南,前为古厝,后为庭院。面宽11.2米,总进深8米,建筑面积89.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