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蠡园及渔庄 相关特产共 4014
玉米皮篮子
玉米皮篮子
2023-10-01
玉米皮篮子:玉米皮篮子单位名称:马草柳工艺品厂产品规格:30cm×30cm×150cm单价:10.00元产品类别:其它产品介绍:玉米皮篮子规格多样,颜色丰富,结构合理,是包装运输包装的首选产品,也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产品经济指标:年产量在40万个左右,销往
河峪酥梨
河峪酥梨
2023-06-14
河峪酥梨:河峪酥梨河峪酥梨主要产于河峪乡前、岩良一带,该地土壤优良,气候温差较大,适宜酥梨生长,且种植历史悠久。现有1000多亩盛果树。产品有润肺清火、滋阴补气之功效,主要销往北京、太原周边各县。
富硒土蜂蜜
富硒土蜂蜜
2023-07-08
富硒土蜂蜜:硒味·土蜂蜜源自开阳富硒山区农户养殖而得,该蜂蜜是工蜂采集高寒深山的各种花蜜、花粉蜂胶,每年只可收割一次,产量极其有限,乃蜜中珍品。
乌鱼
乌鱼
2023-11-10
湖南叫才鱼,其他地方称之为鱼、蛇皮鱼、七星鱼、乌棒等。它头坚齿利,专吃各种小鱼小虾,故有淡水鱼霸之称。但它懒惰成性,不大肯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每次只吃六七成饱。由于活动量小,消耗少,故而生命力特别顽强。据说它在淤泥里睡个两三年不
张集硬面馍
张集硬面馍
2023-12-20
张集硬面馍:张集硬面馍产于平顶山市叶县境内,洪杨张集村。其主要特色是: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洁白如雪,层层叠叠,底部微焦,香酥可口,畅销叶县平顶山周边县区,远销郑州、开封等地。属工艺特色类。中文名:张集硬面馍主要原料:发酵面是否含防腐剂:否主要营养成分:发酵
少山红杏
少山红杏
2023-10-11
少山红杏:城阳夏少山的杏远近闻名。这里种植的果树以杏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少山共有杏2000多亩,杏树近10万棵。少山的众多杏树品种中,最出名的是少山红。少山红是由草杏发展起来的。据说上个世纪70年代,一户农家屋后长了一棵草杏,好几年也没人过问,直到有一年,
新郑小枣
新郑小枣
2023-10-18
新郑小枣:地域范围孟、薛店、郭店、龙王、八千、新村、和、龙湖,谢、张、芦义庙,南曹、十八里河等乡镇郑名小枣。主产于河南新郑、中牟等地,也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之一,约占新郑枣区总产量的30%,是我国红枣出口拳头产品,主要固定销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经济效益
原盅鸡
原盅鸡
2023-12-20
原盅鸡:原盅鸡是滇南独特的名菜,昆明最早售卖的是云生饭店,国清、薜光祖师傅是该店名厨,对制作原盅鸡有独到之处。原盅鸡需要原料壮母鸡一只(约重2000克),味精2克,精盐15克,胡椒粉2克,葱、姜各10克,料酒2克。原盅鸡汤色银白,味道鲜美,香酽适口,富于营
临潭毛笔
临潭毛笔
2023-09-13
临潭毛笔:临泉毛笔名闻遐迩,最为驰名的有临谭笔和文德堂笔两家。临谭笔生产的谭笔,以工艺先进、毛纯耐用、刚柔共济等特点誉驰书画界,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临潭笔克继传统,改革工艺,锐意创新。其规模宏大,品种丰富,品种达二百七十余种。其笔选料精良,做
良乡板栗
良乡板栗
2023-06-10
良乡板栗:北京地区产板栗的历史相当悠久,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收售板栗的机构,如辽金时代的’栗’即是。有关板栗的文献记载亦很多,如:《史记》、《本草图经》等书都有。’良乡板栗’主要产于房山西部、西北部山地。其中以佛子乡的北窑、南窑乡的中窑、水峪、花港等村最多
罗锅子香油
罗锅子香油
2024-01-12
罗锅子香油: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田老兴在乐亭庞各创罗锅油坊,开始制售香油。其香油选料上乘,工艺考究,香味纯正,深得当地百姓的赞誉。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近60年畅销不衰。1967年,因文革1停业。1981年,罗锅油坊第三代传人田务秋重
“罗锅子”香油
“罗锅子”香油
2023-06-13
罗锅子香油: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田老兴在乐亭庞各创罗锅油坊,开始制售香油。其香油选料上乘,工艺考究,香味纯正,深得当地百姓的赞誉。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近60年畅销不衰。1967年,因文革1停业。1981年,罗锅油坊第三代传人田务秋重
东岸桃核雕花
东岸桃核雕花
2023-10-14
东岸桃核雕花:东岸核桃雕花工艺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以上蔡县东岸乡的柴、大苏、小苏和小袁为盛。东岸乡位于上蔡县境东北边陲,西与朱里乡接壤,南与韩寨乡相连,北与商水县隔河相望。该乡历史悠久,市场繁荣,是上蔡县县境东北部紧靠商水县的一个大集,又是过去周
青川竹荪
青川竹荪
2023-11-30
是一种珍贵的营养食品,也是一种优良的神经营养品,对治疗高血、高胆固醇脂肪过多症有较好效果。近年进入
扶兴和毛笔
扶兴和毛笔
2023-09-30
扶兴和毛笔:曲阜生花笔,良工百炼锋——曲阜扶兴和笔简介曲阜扶兴和笔原系湖南扶兴和笔,是龚存礼在清光绪年间创设的,中经长松、宝玉、守德三世,至今为第五代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前曾长期为孔府做贡笔,是远近闻名的一家笔。众所周知,从选料到制成一支毛笔,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