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西南徐堡灵佛寺大钟 相关景点共 5636
贝家花园
贝家花园
2023-03-19
贝家花园,始建于民国时期,位于阳台山东麓,依山势而建,共有三组建筑,分东南石楼,北部的建筑群,西南部的建筑群,现存建筑有石楼、二层北楼、石碉楼、水池、西南部正房、排房,其中石楼位于三组建筑群的东侧约二百米处,石楼坐西南朝东北,正门有青石横匾,上书济世之医
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
2023-03-15
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连乡大朱庄西南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高二丈,俗称平粮台、平粮冢、贮粮台,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
秀峪杏花沟
秀峪杏花沟
2023-03-13
秀峪杏花沟景区位于诸葛镇西南4.5公里,景色秀丽,峰峦叠嶂,有三朝古村落,百年杏花林之称。元朝末年建村,百姓在此繁衍生息,择其秀色,称为秀峪。也叫百谷,因山中峡谷众多而得名。秀峪村杏树众多,百年以上的杏树就有几千棵。据不完全统计,有十万棵之多
西津湖旅游风景区
西津湖旅游风景区
2023-03-10
西津湖旅游风景区西津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横县县城西南,因西津电站而得名,离县城5公里,距离广西首府南宁120公里,交通便利,从南宁出发约2个小时到达。西津湖是祖国南方最大的内河湖,湖东西长100多千米,南北一般宽1400米,水面积达240平方千米
木梯寺
木梯寺
2023-03-05
介绍木梯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柏林山山腰,山势险峻,茂林叠翠,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掩映在绿荫之中,石窟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北侧一山门可入寺内。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
丽江文笔山
丽江文笔山
2023-03-04
文笔山旅游景区位于丽江坝西南的文笔山,土语称之为抚鲁纳,意为黑银石山,海拔4350米,与北向玉龙雪山遥相呼应,各领。文笔山形如一支巨笔直指云霄,挺拔俊秀,故名。文笔山脚依傍文笔海,宛如一池荡漾碧墨,山中有水,水中映山,笔与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猪山圈生态旅游景区
猪山圈生态旅游景区
2023-03-03
光山县猪山圈生态旅游区位于县城西南14公里处,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猪山圈生态旅游景区是光山茶旅融合的示范基地,有光山县诚信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近万亩茶园、油茶园及苗木花卉
黄沙秘境大峡谷
黄沙秘境大峡谷
2023-03-02
黄沙秘境大峡谷位于桂林市临桂区西北隅,东与区内的宛田瑶族乡、五通镇、保宁乡接攘,西与融安县交界,西南连永福县,北边是花坪国家级自然管护区。在今年五一,临桂的黄沙秘境大峡谷即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为你展示桂林最为精彩的另一面
华岩旅游风景区
华岩旅游风景区
2023-03-01
华岩寺乃川东名砂、西南十大丛林之一,已历六十二主持、三百三十余历史
苏州小石湖
苏州小石湖
2023-02-28
导游位于苏州西南城郊,距古城七公里,由石湖度假村、风景游览区、影视文化区、风情餐饮区组成。历史:相传春秋时,越国挖溪攻打吴国,横截山脚凿石开渠以通苏州,故名石湖,越国名臣范蠡在灭吴后,带着西施由这里归隐太湖,故附近有镇名蠡墅
前童古镇
前童古镇
2023-02-28
前童古镇:远离城市喧嚣古镇位于宁波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小镇始建于宋末,盛于明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走进古镇,可以说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非常清净,人人可在清清溪水中洗菜、涤衣
七彩明珠
七彩明珠
2023-02-26
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景区规划面积9428亩,是依托原有森林资源,融丰富多样的丘陵山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与西南最大的拓展训练中心、观光自行车及体验乡村风味的一流生态文化旅
医巫闾山——大观音阁景区
医巫闾山——大观音阁景区
2023-02-23
山势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纵长四十五公里,横宽十四公里,面积六百三十平方公里,名峰五十余座,最高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医巫闾山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
海坨山谷旅游风景区
海坨山谷旅游风景区
2023-02-23
海陀山位于河北省赤城县西南。东挽承德,西连张家口,北靠坝上草原,南接北京市。总面积达11224.9公顷,主峰海陀山海拔2241米,是京北第一高峰。海陀山又称大、小翮山,两千年前王次仲将篆书改为隶书、三拒秦始皇封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该区距北京130公里
鹰潭龙虎山
鹰潭龙虎山
2023-02-19
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