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 相关景点共 2810
芦溪东阳红军交通站
芦溪东阳红军交通站
2023-05-28
芦溪东阳红军交通站地点: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东阳村新屋里时代:1931年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各向外延伸15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面积:2449平方米,芦溪东阳红军交通站,芦溪东阳红军交通站简介,芦溪东阳红军交通站萍乡市芦溪县芦溪东阳红军交通站旅游指
罗田岩石刻
罗田岩石刻
2023-08-14
罗田岩石刻罗田岩石刻是于江西省于都县县城贡江南岸楂林村罗田岩景区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点,据文献记载,在罗田岩四周约2平方公里的悬崖峭壁上分布着唐宋以来历代名人题刻100多品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2023-09-20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红军坝溪会师遗址,位于今德旺乡坝溪村河边的河坪里,距德旺乡政府10余公里。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17师50团在甘溪战斗中掩护红军主力撤退,激战数小时,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系,独自转战寻找红军主力
红军第207团旧址
红军第207团旧址
2023-04-04
红军第207团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桥头自然村。红军第207团旧址由澳柄宫(驻地)、澳柄桥(哨卡)、陈列馆(新建)组成,占地4000平方米。澳柄宫位于澳东村澳柄桥北端,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是奉祀建澳柄桥祖师的宫庙,清代重建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2023-09-12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位于宝兴县县城西侧的青衣江畔,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是为了追忆史诗般的红军长征,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纪念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70周年既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修建
药王山石刻
药王山石刻
2023-10-02
药王山石刻位于陕西省耀县城东2公里处。药王山在唐代时称为磐玉山,海拔1100米,由五座山峰联聚而成,故而在宋至明代时被称为五台山。山高但不险,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山峦间庙宇掩映,自古以来就是关中的名胜之地。五台山被称为药王山与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有关
离堆山石刻
离堆山石刻
2023-09-18
离堆山石刻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为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约七百余字,刻于唐宝应元年(762),历经千年风霜雪雨,崖刻早已残缺,现存三幅,共39字,其一副德、也、然、克、舍、不、倦、尚、未、知、寝、与、食、、荐、无、何、州、大、都、度、副、大二十二字
藏经洞石刻
藏经洞石刻
2023-05-08
藏经洞均为石刻经版青砂石质,上藏经洞在灵岩寺后陡崖间,为竖井砖砌地窖,长、宽均1.8米,深2.5米,1971年发现。下藏经洞在灵岩寺前竹林寺后,为洞穴,长2.9米,宽2.65米,深5.9米
钓鱼矶摩崖石刻
钓鱼矶摩崖石刻
2023-10-17
钓鱼矶摩崖石刻位于义乌市江东街道钓鱼矶水轮坝上游50米处山体堤坝上,时代为明,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0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0.6义政发【2010】52号,钓鱼矶摩崖石刻,钓鱼矶摩崖石刻简介,钓鱼矶摩崖石刻金华市义乌市钓鱼矶摩崖石刻
红军总医院院部旧址
红军总医院院部旧址
2023-04-05
中央红军总医院旧址位于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乡茶岭村李氏宗祠。1932年6月,学校重返雩都,恢复教学,同年8月,经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批准,学校迁到红军总医院所在地兴国县茶岭村继续办学
红军长征烈士殉难遗址
红军长征烈士殉难遗址
2023-05-24
红军长征烈士殉难遗址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柏杨坪村,年代为1935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天坑四周。建筑控制地带:天坑四周,红军长征烈士殉难遗址,红军长征烈士殉难遗址简介,红军长征烈士殉难遗址张家界市永定区红军长征烈士殉难遗址
会宁红军烈士陵园
会宁红军烈士陵园
2023-10-07
会宁红军烈士陵园位于会宁县中川乡。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的会师地。1936年10月23日,为保证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第5军等部在会宁大墩梁阻击国民党军进攻
巴山红军公园
巴山红军公园
2023-09-20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城区项山路89号联系电话:08185231183精简概述:置身巴山红军公园,往高处极目远眺,草木葱茏,繁花似锦,石梯纵横,令人心旷神怡。往低处扫描全景,前河、中河、后河三河汇集,犹如一根玉带飘动
浮山摩崖石刻
浮山摩崖石刻
2023-10-15
浮山摩崖石刻现存483块。浮山石刻,上起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有题诗留名。字体大者1米见方,小者不及1寸
万寿山石刻
万寿山石刻
2024-01-15
万寿山石刻(民国)万寿山刻石位于宿城街道万寿山顶,南瞰宿城水库,北望悟道庵涧,西连宿城西山,东临宿城山间盆地。字径约50厘米,楷书,无款。传为振亚和尚题勒。传初唐时期,秦王李世民征东至此,将士们一夜之间围土筑城,山呼万岁,山之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