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金鹗书院 相关信息共 4914
吉安阳明书院
吉安阳明书院
2023-11-14
阳明书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风景区内,其前身为九邑会馆、青原会馆,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在青原山讲学,奠定了江右王学的发展基础,并使庐陵成为理学之邦,有东南邹鲁,西江杏坛之誉
衡山文定书院
衡山文定书院
2023-06-11
文定书院即胡文定公祠,位于湖南衡山。现为岳云中学春秋楼(即科技楼)所在地。胡文定公,即胡安国(1074—1138),南宋理学家,字康侯,死后谥文定。原籍福建崇安,迁居湖南南岳。他17岁时入太学学习,是二程(程颐和程灏兄弟)的私塾弟子
大朗书院
大朗书院
2023-09-02
大朗书院越州文化千秋耀,浦水珠光万古流。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交相融合,成为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诞生在六万大山的南麓古越州厚重而灿烂的客家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追溯古越遗风、寻觅客家文化便成为我梦中的理想
鞍山书院景区
鞍山书院景区
2023-07-25
鞍山书院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云峰镇长濂村文化村,属长濂村休闲旅游风景区景点之一,距遂昌县城10公理,距遂昌金矿约5公理,地处松阳、遂昌、武义、金华、龙游五县的交界处,龙丽高速公路出口处,交通便利。长濂文化村:长濂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杰地灵
金镶玉
镶玉
2023-07-15
镶玉:镶玉:郏县姚庄乡民间传统工艺品镶玉,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以景德镇、宜兴紫砂、名瓷玉器等作坯,经过冶炼、镂雕、抛光处理、镀金等几十道程序后,在其表面镶嵌上各种图案而成。图案多以传统文化的浮想兽禧、吉祥如意为象征的名花异草
金重辉民居(金永和)
重辉民居(永和)
2023-07-25
重辉民居(永和),民国位于廿三里街道老街103号,由民国时期廿三里著名火腿商号永和老板重辉建造。建筑坐西朝东,总占地面积416平方米。前店后堂结构,临街五间,居中一间为青石店铺,后面开石库门通后院。店铺左右为仓库,楼上家居
如膏书院
如膏书院
2023-06-10
如膏书院位于利川市南坪乡南坪镇,清代。是利川置县后最早的义学之一,现存前厅、中殿和后殿。砖木结构,硬山式瓦顶,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院内保留有碑刻11通。前厅为山门,正殿为抬梁式木构建筑,后殿为穿斗式木构件。(第四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越秀濂溪书院
越秀濂溪书院
2023-04-09
越秀濂溪书院位于越秀区西湖路小马站19号。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小马站现状路东边线,北至周濂溪祠后墙界碑及附属建筑北墙线一线,南至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所在建筑北墙线一线,西至冠英书院建筑东立面一线
崇文书院遗址
崇文书院遗址
2023-07-26
崇文书院遗址位于大溪边乡阳坑口村后山·南宋—清·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光绪《开化县志》载:西岩,县北六十里,高十余仞,广倍之;洞顶有清泉一线,溅滴不绝。左侧有小口,光自内出,屈身可进数十步,别开一境。深五丈余,举首有天可窥。少监程俱常隐此
兴道书院
兴道书院
2023-06-22
揭西县棉湖镇的兴道书院,是一所名闻遐迩的学校。它又是国民革命军东征时期,前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此驻扎,并指挥棉湖之役取得大捷的旧址。书院系清朝虎门提督方耀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所建,坐落在棉湖镇东南隅,远对普宁铁山笔架峰,近临胜景云湖
芰塘金金氏宗祠
芰塘氏宗祠
2023-04-03
芰塘氏宗祠位于龙游县罗家乡,年代为明、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蚕丝被
蚕丝被
2023-12-24
蚕丝被:蚕丝被丝绸之源蚕故乡陕西省石泉县早在秦汉时期就盛行兴桑养蚕,世人皆知西去欧洲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那么绸之源在何处呢?西汉皇帝为褒奖蚕桑事业的发展,御赐鎏金蚕圣物(国家一级文物)于公元1984年在石泉县中国万亩蚕桑基地池河镇出土,向天下揭示了
金米酒
米酒
2023-08-02
米酒:家乡米酒系选用优质小米——谷米为原料,佐以紫山余脉地下200余米深层矿泉水,采用最新专利技术精心酿制而成的原汁酿造酒。米酒是高品味营养滋补酒,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其氨基酸含量大大高于啤酒和葡萄酒,而且高于鸡蛋、肉类、米、
鳌山寺(鳌山书院)
鳌山寺(鳌山书院
2023-04-12
鳌山寺(鳌山书院)位于横县百合镇百合社区鳌山山脚下百合中学内,时代为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类别为古建筑。2012年,鳌山寺(鳌山书院)被公布为横县文物保护单位,鳌山寺(鳌山书院),鳌山寺(鳌山书院)简介,鳌山寺(鳌山书院)南宁市横县鳌山寺(鳌山书院
四知书院遗址
四知书院遗址
2023-10-28
四知书院遗址在华阴市碾峪乡双泉村。书院始建于东汉永元初年(公元89100),是汉太尉、关西夫子杨震出仕前教授生徒的地方。杨震书馆原在华山牛心峪杨震家居附近,震母谢世后,为了方便教育,震把学馆从牛心峪迁往古驿道旁的双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