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铜陵大士阁 相关信息共 1610
铜陵大士阁
铜陵大士
2023-10-16
大士位于大通神椅山下,青通河畔,初名相水寺,亦名普济寺,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相传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千里上九华悟道,终成地藏菩萨,曾途径神椅山落脚休息,大士即为九华僧人追慕而建,此后十方僧俗朝礼九华必经此地,香火十分兴旺
安庆大士阁
安庆大士
2023-03-31
大士位于迎江寺内大士建筑群的第二进,为安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西式建筑,共二楼,大门突出,结构别致。清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怀宁知县马刚于迎江寺西侧由南向北建四宜亭、慈云、广嗣殿,这广嗣殿就是老大士
章丘大士阁
章丘大士
2023-08-21
章丘大士位于章丘市文祖镇文祖南村,年代为明。2013年12月20日,章丘大士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大士阁
永安大士
2023-03-04
大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城东80公里的山口乡永安古城遗址中。永安城滨临北部湾海边,是中国古代沿海地区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哨防之一。大士俗称四牌楼,创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是永安城中的佛教建筑,原有许多佛像,因为供奉着观音大士,故而得名
大士禅林
大士禅林
2023-10-27
大士禅林位于六合区珠江镇东南方向约1公里处,濒临滁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大士禅林原名大士庵,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99年重建。相传大士庵的始建者为一许姓僧人
铜陵苎麻
铜陵苎麻
2023-09-08
铜陵苎麻:铜陵苎麻之古被誉为苎麻之王铜陵苎麻也是铜陵八宝金银铜铁锡,生姜麻子蒜之一。据《铜陵县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麻是铜陵传统特产,清朝顺治乙未年(公元1655年),铜陵县境种有苎麻、黄麻、白麻、葛麻等品种,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以金榔、钟鸣、新桥、朱村和
秦大士故居
大士故居
2023-11-20
大士故居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57~61号,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尚存建筑为三路十进,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西路四进,门厅面阔三间10.1米,进深8米,高6米
铜陵大蒜
铜陵大蒜
2023-09-08
铜陵大蒜:铜陵大蒜别名太平大蒜汀蒜铜陵大蒜文名中外,是铜陵八宝之一,铜陵汀蒜,是因在铜陵原太平乡汀洲村长期种植而得名。《铜陵县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铜陵大蒜的栽培历史悠久,有数千年历史,品种的稳定性很好,不易退化;耐高温、抗逆性强,产量高。蒜头富含维生素C、碳
铜陵大豆
铜陵大豆
2023-09-07
铜陵大豆:铜陵大豆铜陵大豆别名汀洲大豆是铜陵地方的优良品种。原名平头黄,有大平头黄和头黄两个品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7.87%和47.31%,比其他的大豆蛋白质含量要高19.7%和18.3%,但脂肪含量为18.46%和17.5%,比一般大豆品种含量略低。采用铜
铜陵酥糖
铜陵酥糖
2023-09-08
铜陵酥糖:铜陵酥糖别名顺安酥糖铜陵顺安酥糖是铜陵待客少不了的佳品。铜陵酥糖有的抹不去的香甜回忆。提起铜陵顺安酥糖时,人们总是喜欢说:成块不散,入口即融化,这是顺安酥糖独特的好处,别的地方产的酥糖是做不到这样好的。有名的地方土特产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铜陵县地方
铜陵酥糖
铜陵酥糖
2023-12-20
铜陵酥糖:铜陵酥糖别称顺安酥糖,安徽省知名的传统美食。选用高品质小麦面粉、细致白砂糖、纯黑芝麻粉,配上适当的桂花、青梅、金桔饼等特制而成。特性是松柔清甜、整条经久不散。是铜陵地域的传统式口味美味小吃其一。我国古铜色都铜陵特色美食的恰当打开铜陵酥糖别称顺安酥糖铜
古大士庵
大士
2023-06-23
在广东潮州市城内中心的府仓内(旧称永丰仓),有一座以观音大士塑像,高大典雅而闻名的古大士庵。它以笔架山之中峰为案屏,独具胜概,系潮州名刹之一。1990年和1999年,由住持释明光筹资,分别重建落成慈恩、藏经阁、五观堂,使古刹重放光彩
铜陵烧饼
铜陵烧饼
2023-12-03
铜陵烧饼:铜陵烧饼又称太平街头烧饼,是铜陵传统名点之一,铜陵太平街上的人大多都懂得做烧饼,学的都是祖辈相传的正宗手艺,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太平街的烧饼装满铁箱,一箱箱运往芜湖和上海等地。它与一般的烧饼可不一样,只有茶杯口大小,黄澄澄的就像烧熟了的蟹壳一样,亮
铜陵生姜
铜陵生姜
2023-09-08
铜陵生姜: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含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抗黄素、尼克酸、抗坏白酸和无机盐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姜
铜陵天后宫
铜陵天后宫
2023-08-07
铜陵天后宫,位于东山县铜陵镇码头社区打铁街,明至清代遗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建,清嘉庆十七年(1816)、咸丰六年(1856)重修。坐西南朝东北,二进式布局,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8.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