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高邮镇国寺塔 相关信息共 7500
高邮鸭
高邮
2023-08-28
高邮鸭:高邮鸭是我国三大名鸭之一,以善产双黄蛋而驰名中外,高邮鸭蛋经精制加工后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具有松、沙、油、细、鲜、嫩等六大特点,营养丰富,成为席上佳肴,馈赠亲友之上品。为做大鸭业经济,高邮在农村相继成立了12个鸭业经济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此
高邮湖大闸蟹
高邮湖大闸蟹
2023-12-06
高邮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是江苏省高邮市特产、小吃,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邮湖大闸蟹个大、肉嫩,味鲜美,营养丰富。高邮湖大闸蟹有五大特征:背青,肚亮,爪金,膏红,腥气大。后蟹足、蟹腿的肌肉弹性好,吃起来口感紧实,蟹膏肥、脂腴、馥郁、肉嫩、香甜可口。2016
高邮双黄鸭蛋
高邮双黄鸭蛋
2023-12-06
高邮双黄鸭蛋:高邮双黄鸭蛋,是高邮的地方传统名小吃,也是高邮特产,入选全世界最值得品尝百种味道。特点是一蛋双黄,蛋白如璧玉,蛋黄似玛瑙,红白相间,壁合珠连。其蛋质可用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概括,制成的咸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
镇国寺石佛
寺石佛
2023-03-22
寺石佛位于易县解村,为隋代石刻。石佛为释迦牟尼的汉白玉石雕像,高4.95米,立于仰莲座上,坐下有刻铭大隋……等字样。石佛身披袈裟,并施以彩云,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充分显示了典型的隋代佛教风格,对研究隋代文化习俗和石刻艺术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侯官镇国宝塔
侯官宝塔
2023-11-15
侯官宝塔位于闽侯县上街侯官村,年代为五代。简介:俗称护塔、浮塔,五代闽时期建,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七层方形楼阁式实心石塔,通高7.5米,由塔基、须弥座、七层塔身和塔刹等部分组成。第一层东面阴刻宝塔。第四层北面阴刻皇帝万岁
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泉州开元寺
2023-06-06
泉州开元寺塔,座落在泉州开元寺内东面,与西边的仁寿塔相隔200米对望,俗称东塔。塔,塔高5层,平面8角形,高约48米,建于南宋末年,于嘉熙二年建(公元1238),在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竣工
东西寺塔
东西寺塔
2023-11-05
导游:东寺塔位于昆明市书林街,西寺塔位于东寺街,与东寺塔遥相对望;看点:东西寺塔都是南诏时期的古塔。东寺塔全高40.57米,西寺塔高36米,两塔均为十三级密檐方形砖塔
民勤镇国塔
民勤
2023-10-06
塔位于县城西关,明正统五年(1440)建成,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建,光绪十年(1884)倾圮,邑人胡志绪又倡捐修复,系喇嘛教塔,亦称白塔。其造型稳重挺拔,奇特雄伟,塔高12米,周长16米,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中部为细颈圆瓶形塔身,上部有013层
高邮蟹黄肉包
高邮蟹黄肉包
2023-12-06
高邮蟹黄肉包:高邮蟹黄肉包,是高邮名吃,也是江苏传统名小吃。高邮蟹黄肉包与镇江、靖江的蟹黄汤包不同,有体积圆、肥口小、皮薄馅多、蟹黄满顶、卤馅调配得当的特点。蒸熟后,皮亮形美,蟹油浸出包口,渗透出金黄色斑块。卤鲜味美,营养丰富。中文名:高邮蟹黄肉包主要原料:富
高邮咸鸭蛋
高邮咸鸭蛋
2023-08-28
高邮咸鸭蛋:江苏高邮一带所饲养的鸭子,个头大,毛皮紧,潜水深,觅食力强,一般都在水网地区放养,多食鱼虾,所生的蛋蛋质细,黄油多,平均每只重105克左右,比普通鸭蛋约重30克。每年清明节前,当地人将鸭蛋拿来腌制,一个月后即可取食。煮熟后的咸鸭蛋,颜色红而油多。据
仕江沈镇国墓
仕江沈
2023-08-06
仕江沈墓年代为近现代,位于深桥仕江村,类别为近代墓葬。2013年4月17日,仕江沈墓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围墙滴水,仕江沈墓,仕江沈墓简介,仕江沈墓漳州市诏安县仕江沈
净土寺塔
净土寺塔
2023-07-23
江苏省高邮市净土寺塔,又称东门宝塔。该塔建于明朝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1906年(清光绪年间),曾大修过一次。民国34年因战争被炮火损坏一角,次年修复。1963年高邮中学学生朱光荣等攀上塔顶,从宝刹中取出文物若干交文化馆
高邮酱油面
高邮酱油面
2023-12-06
高邮酱油面:高邮酱油面是江苏省高邮市传统名吃,历史悠久,口碑很好。高邮酱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只有面与调料组成,没有其他的辅菜,并且味道独特,奇就奇在,什么辅菜也不放,味道却很好。其主要调料的酱油,是秘制的,不是普通的酱油,是有一些香料跟盐,酱熬制而成,平常在家
高邮北门城墙遗址公园
高邮北门城墙遗址公园
2023-05-03
北门瓮城遗址此次被列入扩展项目,增补至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高邮城墙及奎楼的高邮城墙及奎楼(北门瓮城遗址),高邮北门城墙遗址公园位于我市北门大街南首,为宋、明、清三代建筑,是高邮建城历史的重要见证
高邮古运河
高邮古运河
2023-05-04
南起邗城(今扬州)以南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东汉时期向西改道取直,由樊梁湖直接向北,经津湖、白马湖,北入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