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麻池革命旧址群 相关信息共 7500
大头麻叶
大头
2023-08-12
大头叶:大头叶是大同人的传统小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同有许多面铺、饭庄都制作大头叶,在街头售卖。大头叶,以鼓楼熟食点炸制的大头叶最受群众欢迎。制作方法是原料:面粉5克,糖稀2千克,食盐50克,酵面250克,食油2.5千克,碱适量。工艺:酵面(25
荣昌麻竹笋
荣昌竹笋
2023-07-05
荣昌竹笋:重庆荣昌是中国竹笋之乡,主打竹牌,该县发展适合在本地种植且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林业项目,通过以奖代补,引导农民种植竹。主打竹牌,从广东省英德市引进了10亩竹新品种试种。通过积极培育和科技攻关,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名烟中国竹笋
金水桥(泮池)
金水桥(泮
2023-08-05
金水桥(泮)位于浦城县县第一中学教师宿舍区内,时代为宋代。金水桥(泮)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军民友谊池
军民友谊
2023-04-02
军民友谊位于洞头县北岙镇桐桥村。块石砌成,呈半月形,长32米;小块石铺底。东砌出口,下砌五级踏跺,东南角竖立军民友谊石碑,总面积580平方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洞头人民鱼水情谊的实物见证
缙云麻鸭
缙云
2024-01-08
缙云鸭:产品名称:缙云鸭产品产地:浙江丽水产品特点:体型小、耗料省、早熟高产产品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缙云县一批有胆识、有闯劲、又特别能吃苦耐劳的鸭农走出山门,利用缙云鸭的优良品种和丰富的饲养技术向全国各地拓展市场,积极发展鸭养殖及相关产业。目前,缙云县
涞水麻核桃
涞水核桃
2023-08-04
涞水核桃:小小核桃,房前屋后栽,农户不用找市场,买主主动上门来。近日,笔者在河北省涞水县娄村乡西安庄村采访时,亲耳听到群众唱出这样的顺口溜。西安庄村地处涞水西北部深山区,这里特殊的山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最适合核桃种植。村民孙悦自2002年开始嫁接种植核桃,
鹅鸭池
鹅鸭
2023-08-30
鹅鸭位于城北1公里处,天中山之南,汝上公路东侧,原面积18亩之多,系历代筑堤取土之地,常年积水为四周杂草丛生,为鹅鸭栖食之所,唐代以前称悬瓠。唐末,吴元济叛唐,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宰相裴度率李愬等讨伐
黄池酱菜
酱菜
2023-09-10
酱菜:黄酱菜产自当涂县黄镇,当地丰富新鲜的物产加上百姓由来已久的酱菜制作习俗使得黄所产的酱菜远近闻名,在华东地区拥有广阔的消费人群。这里的酱菜用料新鲜,工艺考究,口味独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行于这一带的香菜,它是用经过晾晒的白菜丝配以辣椒
鹅池洞
2023-10-09
洞位于庆城县县城东南城垣外的鹅洞,曾为庆阳八景之一,即鹅春水。相传为周祖不宙养鹅之处,因而得名。昔人依山凿洞,量地为,以山之清,以地之秀,竖楼阁庙宇,以壮观瞻。漫游其间,满目古趣,满目诗意,使人意趣盎然
麻垌荔枝
垌荔枝
2023-11-20
垌荔枝:垌荔枝得名于主产区垌镇。桂平市内最早种植荔枝的是垌镇,该镇种植历史悠久,垌镇何村何裕贵屋前的一棵荔枝树,种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多年。垌镇的白石村就有四五百年树龄的老荔枝树5株。明朝王象晋新编著的《群芳谱》具体地将桂平垌南乔、西岸的黑
麻大湖毛蟹
大湖毛蟹
2023-07-04
大湖毛蟹:大湖毛蟹山东博兴县渔业协会博兴县大湖境内。地理坐标为A东经118°08′29.99″,北纬37°06′40.00″;B东经118°08′37.47″,北纬37°05′30.50″;C东经118°03′13.32″,北纬37°05′0.65″;D
吴起革命纪念馆
吴起革命纪念馆
2023-05-31
吴起县革命纪念馆位于吴起县旧居路。1966年筹建,1967年元月正式建馆。馆址所在地始建于民国时期,初为当地宗姓富户庭院。现总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6平方米,其中陈列室面积318平方米,旧址面积730平方米,办公楼面积616平方米
太平池水库
太平水库
2023-05-08
太平水库太平水库位于农安县西南部的龙王、三岗、烧锅三个乡镇交界外,始建于1942年,是一座集蓄水、防洪、灌溉和养殖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库,库容5700万立方米,蓄水面积34.3平方公里,可灌溉水田13000亩,旱田4200亩,年产鱼2000吨左右
麻会城址
会城址
2023-07-05
会城址,位于忻府区豆罗镇会村北。坐南向北,东西长100米、南北宽20米。始建于汉代,今存残段为汉代遗存。遗存长100米,底宽为20米,残高9米,由夯土构筑而成,夯土层厚0.08~0.22米,会城址,会城址简介,会城址忻州市忻府区会城址旅游指南
麻姑庙
姑庙
2023-09-02
姑庙位于承留镇东玉阳山南麓的山谷之中,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怪石嶙峋,花木掩映,溪流潺潺,泉水叮咚。据明代《姑宝卷》载,姑原名侯真定,四川金华县人,盛唐道姑。15岁入王屋山,拜玉真公主为师学道。尊师命终日担水浇,因名姑。后得道仙逝于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