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黎平五龙山自然保护区 相关景点共 3773
五贤井
贤井
2023-08-04
贤井位于武夷山市夫镇一村,时代为明、清。贤井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贤井,贤井简介,贤井南平市武夷山市贤井旅游指南
保梅岭自然保护区
保梅岭自然保护区
2023-09-07
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梅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西部昌江县与白沙交界处,处于以由平地向低山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保梅岭林区孕育了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现保存的森林是目前海南西部保存较好的低海拔热带天然林,是具有典型性的生态系统
黄牛石自然保护区
黄牛石自然保护区
2023-06-20
黄牛石自然保护区地处粤北九连山脉,连平县北部,总面积4334公顷,北与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接。保护区属中低山山地,四周山峰连绵,山体雄奇,最高峰黄牛石海拔1430米,是粤东北最高峰,山体自北向南渐次减低,起伏跌宕,区内溪流众多,飞珠溅玉,云蒸霞蔚
伏龙山摩崖石刻
龙山摩崖石刻
2023-10-19
龙山在杭州湾南缘,慈溪市龙山镇境内。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伏龙山一名箬山,其山跨东海西海之门,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又若龙赴海之状,因名伏龙山,内有刺史门、石坛、乳井,有千丈岩、海眼井、自满仓、玉莲岩。其麓即龙山镇,上有伏龙禅院
舟山青龙山公园
舟山青龙山公园
2023-05-27
龙山公园是舟山人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也是沈家门的风水宝地。关于青龙山流传着许多故事,在青龙山南北方向,龙身半拥沈家门,龙头所望既是著名的沈家门渔港,而龙眼就在滨港路与山顶之间。只要你走在对面的鲁家峙,就会发现只似开似闭但又威严无比的眼睛
回龙山公园
龙山公园
2023-11-09
龙山上树木成林,花草满山遍野,春天满山的枣花香,松树的清香和各种花香汇成一种特别的香味,加上清凉的新鲜空气,真叫人心旷神怡,令人陶醉,山上各种小鸟相互争鸣,别具一格的木草屋、蒙古包、石塔,和造型怪异的石头竖立山头,叫人流连忘返
文登青龙山
文登青龙山
2023-03-08
龙山占地366.7公顷,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被山东省旅游协会评为好客山东十佳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景区位于文登市南郊麦疃后村东山谷中,谷中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两岸山峰连绵,丛峦叠翠
平谷青龙山
平谷青龙山
2023-03-02
平谷青龙山旅游区位于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距市区仅60公里。景区内设有北京渔阳国际滑雪场、生态园餐厅等。青龙山脚下有一座小山,中间宽敞,后方左右凸起,像农家常用的簸箕一样,又似人的一只手掌,故当地人称其为簸箕掌
米脂盘龙山
米脂盘龙山
2023-10-01
米脂盘龙山原名马鞍山,在陕西米脂县城北约100米处,是一座小山头,明嘉靖年间曾就山势起伏修建了一座真武庙。据传农民起义军李白成,派其侄李过回家乡米脂县修筑行宫和祖先坟墓。李过看到此山形势雄伟,且距县城很近,便把真武庙扩建成行宫
茌平龙山公园
茌平龙山公园
2023-11-12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土山广植树木,修建花圃,辟为龙山公园。现土山高5米多,长2里许。山上松柏苍郁,翠竹欲滴
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08-31
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属湿地生态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400公顷,其中核心区2000公顷,试验区400公顷。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地理座标为北纬32°15′—32°38′
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3-07-16
珍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东部,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总面积4.45万公顷。2002年4月,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2023-10-31
导游卧龙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麓的皮条沟两岸。皮条沟又名卧龙沟,沟内河流称皮条河,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汇入绵江后经岷江流入长江。河流两岸,峡峰对峙。河中岩石高达三四米,矗立江心,经倾泻的河水撞击激起朵朵浪花,犹如碎玉飞琼,景色十分雄伟壮观
三湖自然保护区
三湖自然保护区
2023-07-11
三湖自然保护区位于霍市与扎鲁特旗交界处,现已被霍市列为三湖湿地保护区。三个湖泊分别为辉特扎哈淖尔(蒙古语,汉译界湖)、敦德淖尔(蒙古语,汉译中间之湖)和辉特淖尔(蒙古语,汉译北边之湖)。三个湖泊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就像三块银镜镶嵌在绿色的大草原上
五蔬园
蔬园
2023-03-02
蔬园风景区位于五莲县叩官镇,五莲山东麓。蔬园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养生休闲、环境保护融为一体。蔬园之名取自《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果为助、畜为益、菜为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