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10月26日开幕禄丰第二十二届恐龙文化旅游节 相关景点共 6914
禄丰恐龙博物馆
禄丰恐龙博物馆
2023-09-27
•大量的恐龙、古猿和其他远古生物化石,让人大开眼界。景点介绍禄丰博物馆位于楚雄州禄丰县城金山南路,博物馆共有8个展厅,陈列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龙化石、古猿化石以及明代瓷器,清代的铜佛像等
禄丰世界恐龙谷(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禄丰世界恐龙谷(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2023-02-26
世界恐龙谷景区是一处以中国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石阶级的恐龙化石埋藏遗址为依托,按国家4A旅游区标准而建的,集科普科考与观光娱乐为一体,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的科普旅游基地和恐龙文化旅游主题公园
恐龙文化苑
恐龙文化
2023-03-10
恐龙文化苑数亿年前,乌尔禾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湖泊,是恐龙主宰的世界,百鸟争鸣、百禽戏水、百兽群奔、龙腾虎跃,乌尔禾剑龙、准噶尔翼龙、蛇颈龙等恐龙在此繁衍栖息。1964年7月18日
诸城恐龙文化旅游区
诸城恐龙文化旅游区
2023-02-28
诸城恐龙文化旅游区距诸城市中心城区7公里,园区控制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8平方公里,主要建设一馆、一园、一镇、一区、一基地。今年,通过统筹整合恐龙文化旅游资源,诸城恐龙文化旅游区最新推出的两馆一廊一立方为主要看点的诸城恐龙之旅精彩线路
恐龙化石遗址
恐龙化石遗址
2023-09-27
恐龙化石遗址白马山脚安乐村大沙地山坡,1978年9月发现恐龙大腿骨化石1块,省博物馆在进一步考察中采集到恐龙腿骨、肢骨、脊椎骨化石。经考古工作者鉴定,与禄丰恐龙属同一类型、同一时代,距今7000万年至2亿年。
恐龙遗址科考观光
恐龙遗址科考观光
2023-09-27
恐龙遗址科考观光恐龙遗址科考观光区位于禄丰县城4.5公里处,主要分布在恐龙山内,整座山均为中生代侏罗纪地层,由于这里出土了大量恐龙化石,所以名为恐龙山。禄丰恐龙化石于1938年被发现的,是当今世界恐龙化石保存数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禄丰风景名胜区
禄丰风景名胜区
2023-09-27
禄丰风景名胜区位于禄丰县境内,由恐龙山、石灰坝腊玛古猿化石遗址、五台山三个片区组成,总面积50平方公里。景观以国内外知名的恐龙、腊玛古猿化石为主体,以红尘地貌、植物花卉、古文化遗址、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衬托,处于滇中与滇西风景网络的走廊地带,景观独特
禄丰五台山
禄丰五台山
2023-10-25
禄丰五台山五台山位于禄丰县北部,是一处正在开发之中的风景区。山中林木葱茏,溪水清悠,一片清新宜人的自然风光,让人神畅心舒。五台山如名所示,宛若一方平台,林在台上,景在台中,四周都是险峻的悬崖绝壁
河源恐龙博物馆
河源恐龙博物馆
2023-02-22
河源恐龙博物馆位于河源市区东江河畔和宋代龟峰塔的山旁侧边,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总投资6300万元,河源恐龙博物馆布展突出恐龙文化和客家文化
刘家峡恐龙博物馆
刘家峡恐龙博物馆
2023-10-07
永靖刘家峡恐龙博物馆位于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永靖县境内盐锅峡水库库区水岸。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恐龙足印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充分发掘恐龙足印的科研、考古价值,提高旅游文化内涵,永靖县政府于2010年开始建设刘家峡恐龙博物馆
滇中古驿道禄丰段
滇中古驿道禄丰
2023-09-08
滇中古驿道禄丰段位于禄丰县境内。是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秦汉五尺道、唐代石门道的基础上,经元、明、清及中华民国历代政府修建而形成的。唐代修建石门道,在禄丰境内设有龙和馆(今腰站炼象关)和沙雌馆(今舍资),这是禄丰境内第一次有史籍记载的地名
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
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
2023-07-15
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位于伊春市中心水上公园西侧,于1998年7月17日落成,2006年5月重新装修,2006年9月28日竣工。总面积为4500平方米,设有现代科技恐龙展厅、恐龙化石骨架展厅、历史文物和林区文化展厅,是一处以展示恐龙化石为主
恐龙遗址
恐龙遗址
2023-07-11
二连地区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的地区之一,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恐龙遗址位于距市中心9公里的二连盐池一带,早在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这里湖泊密布,气候湿热,密林丛生,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
恐龙化石
恐龙化石
2023-07-11
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来
恐龙公园
恐龙公园
2023-09-04
恐龙公园位于广西省扶绥县山圩镇那派盆地,距广西首府南宁市75公里。恐龙从地球霸主到灭绝,给人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了研究恐龙的衍化、分布、生存与灭绝,多少专家、学者对此孜孜不倦的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