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古称上井。1060年,南唐工部尚书刘适之子刘君造任吉州推官。宋下江南时,刘适隐退,便到儿子官宦处寻访山水之胜,“经安福县南之上井,爱其秀丽,遂卜居于谷木塘之北”。刘适之孙刘璞,中南唐进士,“璞子愍、愍子员、员子知刚皆为宋上舍生,乡人荣之,称三舍”。“谷木塘”改为进士塘。三舍走小路去吉安府为90华里,这也正合刘适“退隐三舍”(一舍为30华里)的初衷。
三舍村位于江西省安福县甘洛乡政府所在地石陂村东南11公里的山冲里。四山环抱,风景清幽。发源于老山、雷禾仚、高台岭的几条小山溪汇成东溪水由西向东从三舍田肥土沃的米窝垅穿过,注入大陂,进吉安县境。正如吉安名士撰文所述的“谷木塘,村居胜地也。雄关锁其外,岩壑盘其内;万山四凑,上薄云雾,有泉焉,自西南裂石罅瀑涌左,会而成溪,风雨朝夕,四时异态”。明代三舍儒士把他们引为自豪的秀丽风光归纳为“三舍八景”:狮泉喷玉、羊岭浮岚、西坞余曛、东溪叠嶂、进士名塘、龟岩书院、平畴春种、松壑秋声。喜爱山水之胜的文人墨客在三舍游览后多有吟咏。荆州同知王澄渊有咏“羊岭浮岚”诗:“0-何处无,青苍蔚在眼。烟云深复深,山风吹不散。猿鸟欣有托,藤萝暗相绾。寻幽剩有朝,杖策未云晚”。还有咏“东溪叠嶂”诗:“滔滔山下溪,峨峨溪上山。盘回宛如抱,一柱支狂澜。乘流恐迷渡,眺远疑设关。愿假谢公履、扪萝一跻攀。”乡贡进士刘达已有咏“进士名塘”诗:“方塘一镜柳风清,进士犹传旧日名。最羡源深流在竭、云仍衮衮继芳声。”另有咏“平畴春种”诗:“风和日暖柳如烟,一望青青万顷田,无数耦耕春日里,谁知沮溺是遗贤”。
三舍自南塘肇基以来,日渐繁衍昌盛,虽经宋末元末战乱,至明时仍达千户,号称“一干烟”。全村呈太极图形,坐北朝南,左有青龙山,右有白虎岭,前有双狮戏珠,下有狮泉水口。村前米窝垅中有旱涝保收的千庙良田,村中有百余口鱼塘。至清初时,人口、建筑规模更盛,外人称之为“五百之村(一百个祠堂、一百口古钟、一百口水塘、一百棵古樟、一百个顶带(指七品官))”,乡人仰之。至清晚,尚存祠堂72栋,牌坊9座,其中官坊3座,进士坊4座,贞节坊2座。大型府第有:宗伯第、文林第、司徒第、将帅府、尚书府、大夫第、儒林第建筑林立,规模宏大。
最为三舍人引以为荣的是三舍层出不穷的杰出人物。自南唐以来,“列笏拖绅世济其美,或不避权贵而气节炳若日星,或效法循良而德政昭于史册”。“人文继起,后先辉映,理学忠节,文艺科名甲于邑内”。刘适,南唐工部尚书,为三舍开基之祖。刘宣,明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刘戬,明成化乙未榜眼,曾作为正使,着孝宗帝亲授麒麟一品服到交趾国(今越南)颁诏;刘铎,明万历进士,学识渊博,胆识超人,忧国忧民,刚正不阿。其女刘淑英更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原江西社科院院长,著名历史学家周峦书教授评价刘淑英为文武双全的一代女杰,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三舍村知府以上官职的还有刘秉常、刘秉监、刘戢、刘莆、刘瓒、刘邦采、刘晓、刘廷簠、刘昉、刘耀、刘体谅、刘佃、刘以昱、刘兆龙、刘洪范、刘世丰、刘廷策。至于知县、教谕一级官员更是不胜枚举。三舍的鸿儒心学声名鹊起,刘晓、刘文敏、刘子和,刘以身、刘宝珏等是闻名江右的理学家。刘文敏、刘邦采,刘子和还与安福东乡的邹守益(探花、南京国子监祭酒)一起于公元1534年前后创� ��了夏古、复真书院。2008年,文物部门在该村进行普查时,记录了明代民居院落的一副墨水对联:“官至尚书不大不小,粮积万担不多不少”。
三舍一村知名的塾院就有龟岩书院,梅源书屋、宾兴文会、惜阴文会、三舍书屋、乐道会等10多所,“序塾相望,弦诵相闻”,可见学风之盛。
同属于三舍行政村的洽水自然村(康家),也是一个非凡的文化村落。其初祖康珣,原籍泰和县,本姓匡,为避赵宋帝讳,改姓康。宋雍熙乙酉科进士,任安福知州、历转袁州路都使。寻隐安福城南濛潭,其后裔康文才中宋淳化甲午江西乡试,退官后分迁三舍村,宋、明、清三代,康氏在洽水自然村先后共中进士6名,举人10名,贡生6名、拔贡1名;担任官职的有尚书1名,知府5名,知县13名,可谓簪缨蝉联,令人刮目相看。
三舍行政村所辖5个较集中的自然村。从入村起止分别为康家(洽水自然村)、心田自然村、三舍自然村、上井自然村、肖家自然村。古代格局及古建筑保存较好的主要有三舍自然村、康家自然村、肖家自然村。其中三舍自然村保留宗祠8座,邦伯牌坊1座,总坊基石座(木柆门已毁)1座,儒林第民居1幢,古民居群组合3个共31幢。古桥、古宗教建筑15处,古街道古驿道各1条及其它历史环境遗存。其中,明、清建筑约占50%。康家(洽水)自然村、现保留宗祠1栋,民居建筑16栋,宗教及其它历史环境遗存3处。主要为清代建筑。肖家自然村保存清代民居建筑7栋,宗教及其它历史环境遗存5处。全村现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邦伯坊)、县保单位7处(忠义堂、儒林第、四口古井、刘铎墓),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4栋。
三舍村明代和清代建筑风格明显。明代建筑为天门式屋面,多设重檐二层滴水,通风采光,大门框为本地麻石质,前厅多设木质廊楼,部分楼上嵌镂空花板或榫卯雕花护栏,少量楼厅对距设浅浮雕人物门扇,或干脆不设仅置拦框。一般不设藻井,木质构造造型硕大,纹饰质朴,有庄重之感。清代建筑为天窗式,一般眠砖到幢,前后4纵马头墙,墙面饰凸雕人物造型,前设木质门罩,后设砖凸门罩。大部分为青石门框和地栿。前厅多设有藻井,左右廊楼各开6开扇雕板,工艺精美,较显富丽堂皇。三舍村内古街、古巷特色明显,部分段落古风古韵依然。村内古樟参天,林木茂盛,古桥、古井、古碑刻默默向世人诉说着三舍村的厚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