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青海省博物馆

2023-02-21       3245 浏览

青海省博物馆,是隶属于青海省文化厅的公益-业单位。承担着青海全省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陈列展览等工作。

青海省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

是文博院馆类人文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22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核心景观有:《青海省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藏传佛教艺术展》3个展览,曾获得第五届(2001~2002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提名奖。

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新馆开放以来,推出了以时代先后为排序、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历史沿革

1957年,首次成立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撤消。1978年8月29日,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再次成立,1986年9月26日,青海省博物馆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旧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41号,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1996年9月,被青海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省教委命名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发文博系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5月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筹建时间

博物馆于1979年筹建,1986年9月26日正式建馆。现有藏品1万多件。其中有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石器、骨器、陶器和铜器;汉、唐时的铜印、铜俑、铜镜、碑刻、写经、木俑、铜钟、波斯银币;元代的纸币、石造像;明、清时期的瓷器、书画等。民族文物中有民族文字铜印、民族服饰,明、清王朝给少数民族地方-的封诰以及佛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宗教艺术品。革命文物中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时遗留的公文包、铜锅、军帽等。历代传世的民族文物和宗教艺术品最有特色。青海省博物馆

藏品中的裸体人像壶,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绘有人体全身塑像。另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绘有3组各5人列队舞蹈的场面,表现了原始居民的舞乐生活。这两件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艺术品,是青海数万件彩陶中的典型代表。

该馆曾举办过《青海历史文物展览》,展出文物1000余件,表现从石器时代至封建社会晚期青海地方历史的发展进程。还举办过《藏汉关系文物展览》、《藏传佛教文物展览》、《历代货币展览》等。《藏传佛教文物展览》曾赴香港展出。

该馆编写有《唐蕃古道史料辑》和《藏传佛教艺术》画册。

馆藏文物

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历史悠久。地上、地下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出土的文物逾2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注目的国之瑰宝。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文物的搜集整理,馆藏的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0余件。

青海省博物馆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青海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可爱的青海》展览以图片为主,辅之以沙盘模型,动物、矿物标本及先进的声、光、电手段,集中展示了青海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藏、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青海在工、农、牧等各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书画作品展

元月3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在青海省博物馆举行,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作品,给古城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展览由西宁市书法家协会、文博书画院举办,展出作品八十余幅,参展书画家五十余位。其中,赵朴初、刘炳森、黄永玉、何家英、胡佩衡、溥杰、王梦白诸位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是首次来青展出。

雕塑简介

青海省博物馆

9月27日,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的采访团来到了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总面积20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又是藏、汉、回、蒙、土、撒拉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地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青海省博物馆现有四个基本陈列:《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这四个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列,既是青海历史文物的陈列内容,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图为青海博物馆里一个惟妙惟肖的雕塑。

珍贵藏品

铜鎏金观音造像

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像高146厘米,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青海省博物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并且展厅内,一件件历尽沧桑的文物,不仅代表着青海文化的精髓,也重述了千年前人类文明的荣光,那么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都有哪些。

舞蹈纹彩陶盆

199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同德县发掘了宗日遗址。宗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上游地区发掘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也是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舞蹈纹彩陶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内壁上描绘的人形舞蹈图案,这些舞蹈人像分为两组,他们头上戴着宽大的头饰,下身穿着裙装,手拉着手,一起跳着欢快的集体舞。舞蹈纹彩陶盆之所以成为国宝级文物,是因为它描绘出了五千多年前河湟谷地先民的生活情态及文明样貌。

黄河磬王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石磬是考古工作者在农户家避雨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一件人类加工痕迹的石板。这件石磬制作精美,表明喇家遗址已具有很高的社会组织结构,遗址内发现的玉器、白陶和陶窑也反映了喇家手工业技术的领先地位。

喇家遗址发现的石磬,反映了喇家遗址的特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喇家遗址的社会等级和规模,代表了齐家文化在青海高原的发达程度,也说明了这里曾经就是一个很大的中心聚落生活活动场所,真实记录了五千年前的史前社会青海先民踏歌而舞的热烈场面和精神追求。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七星纹铜镜

七星纹铜镜属于齐家文化,为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有纹饰的青铜镜,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纹饰中弦纹斜线和三角形纹的处理疏密有致,纽和镂孔的安排显示了从新石器时代过渡到奴隶制时代的制作者的巧思。同时,尕马台遗址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不仅有铸造成型,也有热锻和冷加工成型的。七星纹铜镜的出土,表明当时的铜器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彩陶靴

鞋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鞋究竟源于何时?最古老的鞋子又是怎样的?1989年,青海省乐都柳湾墓地出土的一只彩陶靴容器,将所能确凿考证的鞋的历史推衍至三千年前。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彩陶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的造型。靴型彩陶器虽是一件陶艺品,但它更真实地体现了远古时代皮靴的全貌和特征。

青海省博物馆攻略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青海省博物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并且展厅内,一件件历尽沧桑的文物,不仅代表着青海文化的精髓,也重述了千年前人类文明的荣光,那么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都有哪些。舞蹈纹彩陶盆199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同德县发掘了宗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