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司马迁祠墓

2023-02-28       2847 浏览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司马迁祠墓,司马迁祠墓简介,司马迁祠墓-渭南市韩城司马迁祠墓[组图]

拜谒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发现两件“奇事”,每一件都惹人深思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zg11bvu3jjdyv75psvz7.jpg

位于陕西关中盆地东北角、黄河西岸的韩城,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历史悠久,古迹遍地,素有“文史之乡”的美誉。和国内许多人文景点“只有遗址、并无古迹”不同,来韩城旅游,可品可赏的人文古迹太多,是一个值得一来再来的地方。

446z396t17wr0m904k38.jpg

在韩城俯拾皆是的人文古迹中,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去的,那就是——司马迁祠墓。

提起“史圣”司马迁之名,相信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用一生精力写下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录了华夏文明三千年的历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都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光辉巨著。

司马迁是韩城人,西晋永嘉四年(310),汉阳太守殷济在韩城芝川为司马迁建祠,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难得的可贵的是,这座祠墓至今古迹尚存。同样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我终于有幸拜游司马迁祠,缅怀史公,感慨良多。

97l6bs64o60p6nk65i7k.jpg

01

千年古道,韩城最早的高速公路

司马迁祠墓坐落于一座天然的山岗之上,东面是滔黄河,西面是巍巍梁山,古建筑群沿着山脊逶迤而上,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其实这座山海拔并不高,但山势颇为陡峭。北为立壁,南临深壑,站在山脚之下抬头仰望,掩映在松柏之中的建筑群落愈发显得高大雄伟。

1j9hyca09u830q9ri910.jpg

顺着指引一路前行,抵达第一道牌坊前。启功先生亲笔书写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的牌匾赫然立于门楣之上,似乎在向来人昭示:从这里进入,便真正到达司马迁祠墓了。

走进第一道牌坊,就是一条凹凸不平的石条古道,这便是著名的司马古道了。参观人文景点,我喜欢提前做些功课,否则往往会错过许多精华之处。如果不是如此,谁能想到这条看起并不起眼的石条路,竟是韩城最早的“高速公路”呢!

司马古道最初修建于春秋战国时代,是韩城最古老的坡道之一。如今我们见到这段300米的古道是北宋时期遗存,也有800多年历史了。明清时期,韩城地区的读书人进京赴考,都要经过司马古道,络绎不绝的古道上人比驴多,所以司马古道也被称为“秀才坡”。

司马古道曾是韩城前往长安的必经之地,这条路延伸出去,曾与108国道相连。时光荏苒,如今的古道早已失去了往日交通用途,却成为一处记录韩城历史的人文遗迹。

前来游览时,很多游客会在古道上留张影,取“秀才坡”的好意头。于是也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84344qbh1864857t9c33.jpg

02

第一奇:司马迁坐像为什么面朝北方?

沿着幽幽古道缓缓而上,穿过“高山仰止”牌坊,走过陡峭的朝神道,紧接着便是著名的“九十九级台阶”。登上台阶之后,便是山巅,司马迁祠堂就坐落于此。

pyaj53am4rpq3ay0c353.jpg

在通往祠堂的九十九级台阶之间,有一块重要的牌匾——“史笔昭世”,这或许是对司马迁人格的最高评价。不畏权势,不计生死,是史官的职责所在。而这座祠堂的主人,正是一位彪炳千秋的史官。

85423sku3hf98iiw8pz1.jpg

登临山巅之后,迎面便是司马迁祠。整个祠院分为献殿和寝宫两部分。在寝宫中供奉着一尊司马迁泥塑坐像,但奇怪的是,这尊坐像并不是面朝前方,而是看向北方。

古人讲究正襟危坐,我们见到的大多塑像也都是面朝正前方。为什么司马迁的这尊塑像会面朝北方呢?带着疑问我查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其中隐藏了司马迁人生的最惨痛的遭遇。——西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残酷的“宫刑”。

遭受宫刑的时间是司马迁写《史记》的第5年,距离他完成这部巨著还有11年之久。在遭受如此巨大的重创之后,司马迁以他不屈的人格完成了《史记》,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他名垂千古。

司马迁祠堂内的那尊塑像望向北方,司马迁也盼望李陵从匈奴归来,还己清白、含冤昭雪吧。后人修这尊塑像让司马迁面北而望,正是为了了却太史公的一桩心愿吧。

u150fawn307j82vjk759.jpg

03

第二奇:司马迁的墓冢为何是蒙古包形状?

祠院之后,便是司马迁墓。司马迁在完成《史记》之后,便从史书中完全消失,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了。他的结局如何,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如今我们看到的墓,是宋元时期后人为司马迁修建的一个衣冠冢。

司马迁的墓冢非常奇怪,像一个蒙古包的形状。顶上生长着一株古柏树,至今郁郁葱葱。这个墓冢的形状颇为奇特,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修建的。原因是《史记》中客观公正地对匈奴的发展渊源与历史功绩进行了记载,而司马迁民族大融合观点也符合忽必烈的政治需要,所以才有了这个蒙古包形状的墓冢。

rsa5g94k0g51e730ajed.jpg

于墓冢之前沉思片刻,忽然一阵微风袭来。墓顶的古柏迎风抖动,仿佛有谁在诉说着什么。我看向古柏,只觉得它高大葳蕤、向上而生,似乎也喻示着司马迁坚强不屈的人格与波澜起伏的一生。

w7w00xk6u0z1726px0h6.jpg

拜谒完太史公祠墓,我来到了祠院门口,这是也是司马迁祠墓的最高点。居高望远,颇有种山环水抱,气象万千的感悟。

游览司马迁祠墓,既是一次人文之旅,也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形成了高峻挺拔、气势雄伟的太史公祠,可谓匠心独具。沿途古迹遍地,古道、古碑、古建、楹联、古树比比皆是,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而游览途中,遇到的两件“奇事”,更是惹人沉思……

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司马迁祠墓攻略
拜谒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发现两件“奇事”,每一件都惹人深思
拜谒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发现两件“奇事”,每一件都惹人深思
拜谒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发现两件奇事,每一件都惹人深思: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位于陕西关中盆地东北角、黄河西岸的韩城,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历史悠久,古迹遍地,素有文史之乡的美誉。和国内许多人文景点只有遗址、并无古迹不同,来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