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城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广宁城即北镇城,始建于辽代,金元时置广宁府,明置广宁卫,为九边重镇之一的辽东镇,总兵戍守。清置广宁县,民国初改名北镇。
明初所建广宁城(北镇城)南城墙南城门楼正处于今之北镇鼓楼位置。后来城池向南扩展,明代南城门楼遂成为今之鼓楼。砖砌台基,长24米、宽20米、高8米。楼台上有女墙。台上两层楼阁有民国十八年(1929年)书“幽州重镇”、“冀北严疆”八个大字。
镇城中街北、鼓楼前有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敕建的表彰辽东总兵李成梁功绩的石坊,石坊全部采用暗紫色沉积砂岩建造,为三间四柱五楼式、单檐庑殿顶仿木结构牌楼,高9.25米,宽13.1米,翘檐、通枋、栏板、斗拱等俱全,间饰人物、四季花卉、鲤鱼跳龙门、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龙、五鹿、海马朝云、犀牛望月、喜禄长寿封候等浮雕,坊额竖刻“世爵”二字,横额刻有“天朝浩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字样,下刻“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1580年),柱脚前后各有石狮两对,抱鼓石两对,外侧各有石兽一只。
崇兴寺建于辽代,寺在“0”期间被毁,近年修复。寺南有双塔,东西相望,间距42米,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均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崇兴寺双塔基座每面宽7米,基座上雕有各种花纹,下部雕有狮子、负重力士和莲瓣。向上为仰莲座,座上承托塔身,塔身每面有拱龛,内雕坐佛,外立胁侍,上饰华盖、飞天和铜镜。塔檐十二层,由下至上逐层内收,每层檐角俱挂有风铃,随风摇动,声音清脆悦耳。崇兴寺双塔塔顶的莲花座、宝瓶、鎏金刹杆、宝珠、相轮均保持得相当完好。西塔的中部还镶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兴寺塔记》小石碑。
2006年5月,广宁城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广宁城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尧时地属冀北,虞舜时属幽州,夏商时复属冀州。
西周时为燕国封地,东周战国时属燕国的辽东郡。
秦属辽东郡。
西汉时在此设无虑县,并于境内置辽东郡西部都尉府,上属幽州昌黎郡,西晋属平州昌黎郡。隋朝,初属燕郡,大业八年改燕郡为辽西郡。
三国时属幽州(今义县)。
西晋时属平州(今辽阳)昌黎郡。
南北朝时属营州昌黎郡(今朝阳)。
隋朝时属燕郡(今义县)。
唐朝,属河北道之营州,境内置巫闾守捉城,城内屯扎地方驻军,北镇市在辽代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辽代的九位皇帝有三位葬于闾山,为保护陵寝,置显州,属中京道,州下又设三州三县(奉先、山东、归义三县)。
金灭辽以后,在政权机构设置上是路、府、州、县四级建制。于金天会元年(1123年)升辽显州为广宁府(属北京路),府址在今广宁镇,下设闾阳、望平、广宁、钟秀四县。
元置广宁府路辖闾阳、望平二县。
明代属辽东都指挥都司,广宁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政机关驻地,是管理东北女真人的基地,不但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且也是东北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繁华城镇。明末,后金崛起,广宁城为兵家相争之地。
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广宁府,统宁远州、锦县、广宁县。翌年,移府所于锦州府。从此,广宁县为锦州府所辖。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属锦州府置广宁县。
民国元年属奉天省辽沈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 )属辽宁省。
1932年属奉天省。
1934年锦州省。
1949年属辽西省。
1954年属辽宁省。
1995年3月撤消北镇县,设北宁市(县级)。
2006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北宁市更名为北镇市。
版面编辑:么 东
图片来源:马俊儒
北镇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北镇市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中心
北镇文旅
未经授权和许可,任何单位或媒体
不得对本号的文章及其他信息资料非法予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