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浙江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2023-07-21       301 浏览

浙江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地处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生代活动带新昌白垩纪盆地,东经120°46′00″至120°54′10″,北纬29°19′05″至29°30′30″,面积68.76平方公里。四周为四明山、天台山和会稽山环抱。

浙江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园区内地质遗迹构成独特自然风景,丹霞地貌、“百崖天烛”地貌、神奇的硅化木与山间溪谷,构成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山水画卷。尤其是出露的白垩纪古森林(亿万年前硅化木),已查明区内有6个硅化木埋藏层,在近6km2内硅化木300多棵,最大直径达3.5m,被称为中国硅化木之王。树干最长可达16m。埋藏方式清晰,具有规律性,或直立或斜卧,或树根或树枝,硅化程度高,石质坚硬,外形各异,木质结构、年轮十分清楚,可称为白垩纪神木之圣地。

新昌硅化木公园新昌硅化木公园新昌硅化木地质公园新昌硅化木地质公园浙江新昌硅化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被专家们誉为“硅化木的宝库、复合型丹霞地貌的代表、火山活动的全息档案馆”。

公园位于新昌县中西部,处于四明山、天台山和会稽山的环抱当中,包括大佛寺―十里潜溪景区,穿岩十九峰―倒脱靴景区,王家坪硅化木群景区,总面积68.7平方公里。

由于地处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生代活动带新昌白垩纪盆地中,盆地具有明确边界,清楚的地层剖面,明显的岩层界面,是中国东南地区白垩纪盆地发生发展演化全过程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研、科考、科普价值。下白垩世永康群馆头组硅化木群面积达6平方公里,已发现300余棵硅化木,高14米、树径粗3.5米的硅化木,十分壮观。

产地分布新昌地质公园内的硅化木群出-已发现有85处,主要分布在回山镇的下山村;镜屏乡的坟山脚;镜岭镇的大用、佛头、安溪;澄潭镇的王家坪;梅渚镇的苏秦等地区,其中以安溪—王家坪地区和苏秦地区硅化木群地质遗迹景点最多最好。

硅化木,又称木化石、树化石,就是变成石头的树木。它是古代树木因地质作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掩埋或洪水爆发的泥沙掩埋)而被埋入地下,由于处于封闭环境而与空气隔绝,木质不易腐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木质中的碳被二氧化硅交代只保留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和树干的外形据南宋丞相王爚(yue)记载,早在800年前就在新昌发现大量硅化木。开发利用近年来,在新昌县发现了更多的硅化木,2002年,地质学家把在新昌发现的全球罕见的硅化木树种,正式以发现地和原产地名称定名为“新昌南洋杉型木”。新昌硅化木的发现为全球性比较南洋杉树种提供了一个标准,而且对研究全球白垩纪古植物学、古气候学、自然灾变和硅化木形成过程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999年,新昌旅游局投巨资,把散落在民间的硅化木收集起来,在新昌大佛寺建造木化石林,后经过扩建改造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木化石恐龙园。2004年,在南岩景区早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经鉴定为一具蜥蜴类恐龙的骨骸化石,估计该恐龙长度在10米左右,再一次证明了在白垩纪早期,新昌盆地曾经是恐龙的乐园。